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赏析部分。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诗歌中鹤飞冲天,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
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4、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答: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3、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
4、第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为什么这样写?
答: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5、诗歌中几次写道“巴山夜雨”?各有怎样的作用?
答: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写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通过陆游在一个风雨夜的所想所闻所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愿望及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并具体分析“僵”、“卧”、“孤”的作用?
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字写生活孤独,不仅居处偏僻,而且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3、“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尚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尚:副词,还,仍然。 “尚思”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4、全诗通过那两句话将实现与梦境相结合的?体会“风吹雨”三个字一语双关,具有哪两重含义?
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一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二是指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
答: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2.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 拟人对偶。
3.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诗歌首句中的哪个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
5、“秋风吹散马蹄声”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写出了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6、“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
7、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渴望冲破封建的束缚,想改造国家命运的愿望。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思念故乡。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答 :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3、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6、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答: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拟人。赋予明月人的性格,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4、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5、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答: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6、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4、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运用大量名词,使用白描的手法。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画面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古树的枝丫上。 巧别致的小桥,缓缓的流水,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6、画面描绘“古道西风瘦马”。
答: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缓慢前行。
七年级古诗词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借助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2.本诗是如何把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 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1 饮酒 陶渊明 主旨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心远 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 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有了 心远地自偏 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大自然...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