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1苏教版

发布 2023-02-27 15:31:28 阅读 1526

《论语》十二章。

教学内容《论语》十二章。

教学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

年级学科课型。

七年级语文新授。

二次备课。介绍作者及《论语》生介绍,师补充。

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

“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本课时讲解1—4句的停“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

”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初读文章,明确字音。

1、论()语2、不亦说()乎。

顿、字音、字义及翻译。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一箪()食9、曲肱()而枕之10、博学而笃()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论语》十二章。

孔子。板书设计。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学反思带动课堂气氛。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 论语八则 及孔子 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诵读 引导 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孔子的伟大思想品格。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更进入初中,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很陌生,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翻译还是重点,此外,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课文中有许多学...

七年级上册《论语》学案教案

第10课 论语 十则导学 例析 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论语 十则 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 愠,罔,殆,哉...

10 论语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10.论语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简析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 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 十则是从 论语 中挑选出的十句名言警句。论语 十则有的谈学习态度,如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等,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对学习要有诚实的态度,拜能者为师 要热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