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5 22:34:28 阅读 6177

古代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1、初步鉴赏古诗词语言、表达技巧。

2、感受诗词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古诗词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句,浩如烟海。接下来,看看同学们的古诗积累,飞花令: 月。

要求:男女生比赛。

望一轮千古明月,唱一阕历史弦歌,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吟诵鉴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

2.课标要求。

古诗词阅读主要是考查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等。

3.学习目标。

1、初步鉴赏古诗词语言、表达技巧。

2、感受诗词艺术魅力。

四.例题赏析。

1.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天净沙》

明确:这首诗借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来表达天涯游子内心的孤寂和凄苦。

2.问:赏析《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句中“争”的妙处。

明确:①争指“争抢、抢占”的意思;

形象地描绘出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抢占向阳的枝头的情景,表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明确:“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通关四周山峦的生命和意志---他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的河水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把河水人格化,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方法归纳:(1)析词义。

2)找修辞

3 )绘画面。

4)达感情。

5.学以致用。

问:有人说,“感时花溅泪”一句中的“溅”字把这一句诗写活了。请你对此进行赏析。

问:有人说,“感时花溅泪”一句中的“溅”字把这一句诗写活了。请你对此进行赏析。

答:①“溅”指液体受冲击向四处迸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感伤时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伤感程度之深。

抒发了作者触目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①见指无心的、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南山,营造了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寄情自然、内心的闲适之情;

而望指有意而为之、刻意而为之,展现不出这样悠闲的意境。

要求:1.首先自主思考,仔细审题明确问题角度。然后梳理思路,结合方法,组织语言生成答案。

2.师友合作交流完善答案。

3.展示环节中,学友表述,师傅作评价。

4.其他师友组,评价或补充。

六.举一反三。

问:在李煜的这首词作里,上阕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历来被奉为经典。试对此句做出赏析。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在幽深的庭院内,诗人与寂寞梧桐相厮守,孤零零地空对凉秋,渲染了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单、寂寞之情。

7.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虽然只占三分地分值,但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住。只要掌握好方法,积累好一定的知识,试卷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灵活运用,正确解答,让我们鼓足信心来迎接中考吧! 同时让美丽的诗歌在我们心中流淌。

8.作业。任选一首词进行赏析。

板书设计:(1)析词义。

(2)找修辞

(3)绘画面。

(4)达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内容预览 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五首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课共选了三首诗 一首词 一首曲,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是四言乐府诗,诗中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壮丽,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积极进取 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五言律诗 次北...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练习题

一 填空。1 水何澹澹曹操 观沧海 2 百草丰茂。曹操 观沧海 3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 观沧海 4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5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6 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江春行 7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8 志在千里。烈士暮...

七年级古代诗歌教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2.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培养点 1.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比较阅读,诗词中的情趣,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情感体验点 1.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高尚的审美情趣。2.欣赏气吞山河的雄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