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教案

发布 2023-02-24 18:04:28 阅读 3072

第4章物质的特性。

一、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并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最后通过比较物质的不同特性的差异,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本章教材的特点。

1、涉及面较宽。

2、突出观察实验。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意各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影象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充分利用旁白、讨论、阅读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网、校园网、社区活动来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充分设计好**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科学方法。

1.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2.建立假设是**的基础。

3.实验检验是**的中心。

4.结果(数据)的分析与归纳,作出判断是**的关键。

5.合作与交流是**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1.讲授谈话法。

2.观察实验法。

3.**讨论法。

4.新认知研究性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1. 教学目标。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点。

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根据有无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能说出硫代硫酸钠(海波)和冰的熔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能根据液体凝固的特点,大致做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2.知识体系。

熔化(吸热)

固态液态。凝固(放热)

概念: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不同晶体有不同的熔点,熔点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冰的熔点为0℃,海波的熔点为48℃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

晶体继续吸热。

固体常见晶体:海波、冰、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非晶体无一定的熔化温度。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等。

3. 教学重点。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4. 教学难点。

熔点、凝固点。

5. 学习准备。

在两个玻璃杯里装入一些热水,杯口上放有两只小碟,再将一块奶糖和一块冰块分别放小碟上,通过观察,比较冰块和奶糖发生的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筷子戳冰块和奶糖)。

6.讨论。1.晶体熔化的特点:

1)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在一定的温度下结束。

2)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2.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几个因素有关?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来说明?

3.在寒冷的南极地区,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已知固态水银熔点-38.8℃,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

4.根据晶体熔化和液态晶体凝固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吸热一定会熔化。

、达到0℃的冰一定会熔化。

℃的水放热,水温立即降低。

℃的水吸热,水温立即升高。

5。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分析各线段和各线段的连接点有什么意义?

6.熔点表。

1)知道表中的物质都是晶体。

2)确认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3)了解哪些是低熔点物质?哪些是高熔点物质?它们在常温下处于什么状态?

4)记住冰的熔点。

6. 拓展思维。

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无论外界气温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为什么?

7. **。

1.黑色覆盖物能吸收更多的热量使冰更快的融化吗?

准备:2只透明的碗、10块冰块、透明的食品保鲜膜、黑色塑料垃圾袋、一块手表。

在一个晴朗寒冷的天气里,把2只碗放在室外。每只碗里放5块冰块,一只碗蒙上透明的食品保鲜膜、另一只碗蒙上黑色塑料垃圾袋。每隔15分钟记录你在每只碗里观察到的情况,过一段时间后,碗里就会出现水,比较一下每只碗里水的多少,即可知道那只碗里冰化的快些。

2.**:打扇子使人凉快的原因。

1)提出问题:打扇子人为什么感到凉快?

2)建立假说:可能是吹来的风温度较低;可能是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身上的热量。

3)设计实验:用干、湿两支温度计进行对比实验。

4)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导致物体温度变低。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

1. 教学目标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使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是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2.知识体系。

汽化(吸热)

液态气态。液化(放热)

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液体表面的温度。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的表面积。

汽化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物质又一特性。

沸点: 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汽化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3.教学重点。

汽化现象和汽化的两种方式。

4.教学难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点。

5.讨论。1. 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几个因素有关?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来说明?

2.为什么用干手器能很快使湿手变干?

3.液体沸腾的特点:

(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发生的;

(3)沸腾时液体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4.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5.降温液化的缺点:

(1)低温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不容易获得低温;

(2)许多物质不可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如液化石油气。

6.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正确,现把它们分别放在空气中、盛酒精的开口瓶中和密封的盛有酒精的瓶中(如图),一段时间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均为18℃,则:

a、 甲温度不准确

b、乙温度不准确

c、丙温度不准确

d、不能确定。

7.人站在风扇旁吹风有凉快的感觉,如果将温度计放在风扇旁吹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 拓展思维。

1、如图,在大烧杯里放入水,再将一个装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内,然后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大烧杯中水可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2、“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说江南春天多雨,原来在春天,北方冷空气经常南下,这时南方的暖空气的活动也同时加强。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上空和冷空气交锋,当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暖气团在某地区上空和冷空气团相遇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就形成了雨滴,这个地方就要下雨了。

7. **。

1、对着手吹气,手有凉快的感觉,但对着手呵气,手就有温暖的感觉?

原来从肺部呼出来的气,温度约是37℃,而手的**温度只有25℃--30℃。轻轻吹气时,暖气流与较凉**接触,使手产生温暖感觉,使劲吹气时,气流速度增大,压力变小,手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挤压过来,混进呼出的气流中。这样,到达手上的混合气流温度就低多了。

同时,使竟吹气,还会使**表面空气层中的水分子蒸发加快,带走大量的热,所以手会产生凉的感觉。

2、纸锅烧水:找一个不漏水的小纸盒或牛皮纸糊一个小纸盒,在盒里装一些水,搁在用铁丝做成的架子上,用酒精的灯从底部加热,能将盒内的水烧开而纸盒完好无损。有一点必须注意,纸盒必须是不渗水的,否则由于不断有水渗出,水吸收了大量的热而汽化,以至于使得盒内的水温升不上去,一直不能沸腾。

另外,加热不能太快,否则散热不及,纸盒还是可能被烧着的。

3、你能试一试将你的手指在冷水里浸一下,根据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风向吗?

第三节升华和凝华。

1. 教学目标。

1)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说出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3)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一些典型的现象。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教案

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 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物质的特性。一 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 液体汽化 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 气体液化 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1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复习

第3节物质的密度 一密度的含义 二密度的计算 冰的密度为0.9 103 kg m3,4.5 m3的水结成冰后,质量为 kg,体积为5 m3。将此冰块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体积之比为2 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密度之比为 应用示例。类型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类型二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2 铝的密度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