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复习

发布 2023-02-24 06:10:28 阅读 9402

第3节物质的密度

一密度的含义

二密度的计算

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4.5 m3的水结成冰后,质量为___kg,体积为5 m3。

将此冰块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密度之比为___

应用示例。类型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类型二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2 铝的密度是2.7×103 kg/m3,表示( )

a.1 m3铝的密度是2.7×103 kg/m3

b.1 m3铝的质量是2.7×103 kg/m3

c.1 m3铝的质量是2.7×103 kg

d.1 kg铝的体积是2.7×103 m3

当堂检测。1. 一支粉笔写了一半,剩余部分跟原来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减小、体积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2. 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b.一杯水倒掉一些后密度变小。

c.铁块压成铁片后密度变小。

d.一只铅球带到月球上后密度变小。

3.通常人们说的“铁比木头重” ,实质指的是铁比木头的( )

a.质量大。

b.体积大。

c.密度大。

d.重力大。

4 .小明家5月底查水表时,水表的示数为324 m3,6月底查水表时,水表示数如图4-3-1所示,则6月份他家用水___m3 。 若水价为2元/吨,那么他家6月份应付水费___元。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一比热。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符号。

应用示例。类型一热量

例1 下列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

a.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b. 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分别升高100℃和50℃,铝吸收的热量比铜多

c. 同样多的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d. 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酒精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多

类型二比热容

例2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 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 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 j/(kg·℃)它表示1 kg砂石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是0.92×103 j

d. 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量多。

当堂检测。1.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有:(1)0.

1 kg的铜块(2)0.1 kg的铝块(3)0.2 kg的铜块(4)0.

3 kg的铝块。应选用的材料是( )

a.(1)与(2) b.(1)与(3)

c.(2)与(4) d.(3)与(4)

2.育才中学的物理课外**小组对“吸收太阳能与表面颜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黑色塑料袋和白色塑料袋内装入同样质量的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暴晒,每隔相同的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

1)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内表面颜色以___色为宜;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水80 kg,集热管每小时接收太阳能约为4.2×106 j,不计热量损失,则该热水器每小时水温能升高多少摄氏度?[c水=4.2×103 j/(kg·℃)

第5节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从___态变成___态的过程。

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_热量。

凝固物质从___态变成___态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___热量。

二熔点与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冰的熔点为___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三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非晶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___不断___热量。

注意]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温度则一直改变。

应用示例。类型一熔化与凝固

例1 [2010·肇庆] 如图4-5-1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4-5-2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类型二晶体和非晶体

例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2010·柳州] 如图4-5-4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2.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2)另一类包括。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3.如图4-5-5所示是某晶体熔化图像。bc段表示该晶体熔化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为t2℃,t2℃为该晶体的熔点。b点呈___状态,温度达到___如果继续___热,则开始熔化。

c点时刚好完全熔化成___态,如果继续吸热,温度将进一步地升高。bc之间呈___状态,温度___所以,晶体达到熔点时,可以呈___态,也可以呈___态,还可以呈液。

4.下列现象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指出该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铁水浇铸机器底座,属于___现象,要___热。

2)地上的雪熔化了,属于___现象,要___热。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汽化

一汽化 含义物质由___转化为___叫汽化。

形式汽化的两种形式为___和___

热量变化液体汽化需要___热量。

二蒸发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的含义蒸发就是在下,在发生的。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沸腾和沸点

沸腾沸腾就是在下,在同时发生的。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液体沸腾的条件。

注意液体液体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

应用示例。类型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例1 [2010·衢州]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4-6-1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类型二沸点

例2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球员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快速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12 ℃

b.32 ℃

c.40 ℃

d.100 ℃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下列措施不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密封放置。

b.把树苗放在温度较低且潮湿的地方。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

2.[2010·义乌]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2010·台州]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图4-6-2所示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的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

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物质的特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物质的特性。一 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 液体汽化 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 气体液化 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1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教案

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 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特性教案

第4章物质的特性。一 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并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最后通过比较物质的不同特性的差异,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 本章教材的特点。1 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