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练习

发布 2023-02-21 23:05:28 阅读 6270

1.“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融合。

2.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bcd 3.历史地图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分封制

b.春秋诸侯争霸。

c.战国诸侯争霸

d.三国鼎立。

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5.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a. 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6.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7.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苏轼c.关汉卿d.曹雪芹。

8.今阿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 b.刘秀c.孙权 d.诸葛亮。

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官渡之战——刘备赤壁之战——曹操]

官渡之战——袁绍赤壁之战——孙权。

abcd.

10.(2014·山东济宁五四制·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吴国—222年—孙策—南京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bcd.②④

11.(2014·江苏徐州·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东晋金b.东汉南宋隋。

c.蜀东晋隋d.蜀西夏元。

12.(2014·黑龙江绥化·5)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

a.吴国b.蜀国 c.秦国d.魏国。

13.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

北方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ab.②③cd.①③

14.(2014·安徽省·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

a.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康熙帝。

15.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用汉姓 b.穿汉服 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

16.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李时珍。

17.)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b.③①cd.③②

18. 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b.顾恺之。

c.贾思勰d.祖冲之。

19. “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张旭b.王羲之c.柳公权 d.颜真卿。

21. 202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魏晋融合】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1分)

近代探索】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2.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1分)

3.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1分)

今日成就】材料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1分)

22.(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2024年获得民主党**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2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dadcc aaddc caaac caadb

答案】二、(本题7分)

1.作用:改变陋俗;减少改革阻力;便于接受中原文化。

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1分)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人名须书写正确,1分)

3.改革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1分)

4.对外开放(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其他与科技和教育相关的政策也可)(两层意思,1分)

5.因素: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

答案须从材料和问题中分析得出,符合上述其中两层意思即可,1分)

答案】10.(8分)

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意义: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2分)

2)危机:1929-202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2分)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业

unit4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座号 2019年3月11日组稿人 朱碧芳。一。根据汉语提示写单词1 there are many ru lz in my family.2we can t run after others in the走廊 3 jim,don t打架 with your class...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3 空城计。罗贯中。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 的的基本方法。2 激发学生阅读 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 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 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教学过程 一 导...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宋词

第四单元复习题。基础知识。一 默写。1黯黯生天际。2对酒当歌。3.无可奈何花落去,4.垂下帘拢,5亲射虎,看孙郎。6村南村北响缫车。7.只愿君心似我心,8.知否?知否?9.一种相思,10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二 解词。1.望极春愁 2.草色烟光残照里 3.无言谁会凭阑意4.强乐还无味 5.夕阳西下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