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
这一课直接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具有开章明义的作用。本科主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主题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3、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
二)备课主要思路。
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典型故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注意问题:
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最终归结到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2.“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应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获相关知识,教师运用多**投放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如地点、年代、产生活、地位等,教师结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适时点明一点: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3.“北京人”的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为主。师补充介绍: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2024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
第二,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
补充2024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述能力。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问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学生不太懂也无妨。然后,多**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浮想联翩,自由表达。但不外乎集体行动、采集狩猎、火烤食物等主要环节情境。情感目标可落实以下几点:
珍爱集体、团结协作;适者生存、学会生存;勤劳+智慧,克服困难。
6.教师请一学生读“活动与**”之中“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效果更好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朗读课文有关的小字部分。进而引导学生**:
“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同时可补充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等知识,7.“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作为讲解的难点加以解释。首先让学生理解氏族是一种比原始人群更进步的集体组织,对其主要特点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
“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让学生列表归纳。
五、重点问题**动脑筋。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
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
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偶然摩擦生火。
六、总结升华。
在课堂梳理总结时我总结全文,向知识目标及情感、目标靠拢: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盘点收获---以填**的形式检查巩固基本知识。
2、畅谈感受---谈谈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感受。收获主要从知识角度说,感受主要从认识角度谈。
七、当堂检测及时巩固---
原始的农耕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图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在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原始的农耕。
生活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基础。本课以半坡、河姆渡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2024年到距今六千年的远古历史。在此期间,一方面,我国远古居民活动足迹不断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并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采集和渔猎生活,过度到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
我国地域广阔,存在着多处经济文化区域,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最主要的区域,半坡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状况,河姆渡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代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同时对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作用。
2.教材的内容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四个子目展开叙述。第一目是原始农耕的发明;第二目是河姆渡居民种水稻;第三目是半坡原始居民栽培粟;第四目是房屋式样各不同。
3.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
历史说课稿七年级上册全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我准备从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 这一课直接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具有开章明义的作用。本科主要...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子上册全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一 说教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为初中中国古代史的开篇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全册
2 氏族公社的特点 有血缘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 财产共有 没有私有财产 地位平等 共同劳动,共同消费食物 3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进步之处 四 达标检测。一 选择题。1 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印度 c 巴比伦 d 埃及。2 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