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 2023-02-23 19:38:28 阅读 6914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

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学生归纳回答。

讲授新课。一、三国时期南方的开发。

1、教材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那两个政权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两个政权分别位于祖国的哪个位置?这两个地区在之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怎样?

2、教材就吴国经济的发展讲了几个问题?(原因和表现)3、孙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那些?

结合辅栏87页,介绍为南方开发作出贡献的三部分人4、孙吴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两个方面四个要点。

结合教材辅栏88页讲吴国造船业发达的原因请学生看课后“史海拾贝”

5、诸葛亮治蜀:措施和结果,讲解七擒七纵、南中。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二、东晋南朝江南经济的发展。

1、老师介绍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情况。从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南方东晋南朝的相对稳定导入。

2、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教材,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出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教师提问: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同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何异同?

4、教师问:东晋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师总结,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结合今天的环境问题,讲围湖造田。

5、问:从三国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给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

点。讨论课堂,加深理解,进一步熟悉教材。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小结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后记】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解释“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的名字。了解鲜卑族拓拔部强大的简要经过。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北魏蓦地出土的石砚”等的观察,培养学生释读历史**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北魏孝文帝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条件和历史意义。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难点:1、北朝的朝代更替情况。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七年级历史教案。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讲授新课。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

1、看地图册,明确东晋南朝时,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看清楚内迁各族的位置和名称,在本子上写画五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让学生猜猜: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的情况?

教师稍着讲解,这时北方寒冷干潮。

2、东晋北朝时,哪个少数民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3、总结一下,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请学生看书作答。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教师:细读教材94—96页,看看有哪些内容?小结:背景——措施——影响,学生落实在书上。

2、课堂讨论:北魏孝文帝却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汉族姓氏。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看迁都图,请学生讲述迁都的故事,讨论:他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把都城迁到洛阳,迁都成功有什么好处?

4、孝文帝为了吸收汉族文化,采取了那些措施?请勾画下来,然后我们来开展课堂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看法。后归纳整理,突破难点。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归纳的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迁都原因和经过。

分析教材,落实知识,感受教材,提高兴趣。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教师投影“北魏墓出土的石砚”、“北魏墓碑上的书法”、“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说明了那些问题?

2、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有没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仔细看图回答,理解影响北魏时期汉族服装、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有很大的影响。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记下笔记。

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汇报【教学后记】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几历史地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家中的香炉;重读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世纪宝鼎》一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由学生介绍其特点[三足双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师点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创立 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和车轨 焚书坑儒 北伐匈奴 筑长城 南定南越,设三郡。2 了解秦朝的疆域,知道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3 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

七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 我的家在 一 课程目标。1 1 1使用地球仪 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 1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3 2 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教学要求。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地图三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 元谋猿人 最早 170万年。二 北京人 时间 70 20万年。生活方式 群居生活。发展水平 用天然火。三 山顶洞人 时间 1.8万年。生活方式 氏族生活 工具进步。发展水平 人工取火。授课过程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导入新课。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