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3-02-21 10:20:28 阅读 1663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40课时。

3.1用**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难点:对**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一、预习。一)、预习书p62~p63

二)、思考: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

三)、预习作业:

1、课堂上,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与老师提出概念的时间(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

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老师在第___分钟提出观念比较适宜?说出你的理由.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另一个量叫做___

2、本节是通过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

二)例题。例1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h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了变化?) 还有那些量始终不发生了变化?

6)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三) 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布置p63 1. 2. 4 5

五.教学反思。

4.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第41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学习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气管理办法》

一、预习。一)、预习书:p66~p67

二)、思考:确定关系式的步骤?

三)、预习作业:

1、会议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排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

1)你知道第九排有多少个座位吗?第26排呢?

2)每排的座位数y可用排数x来表示吗?

3)可不可能某一排的座位数是52?为什么?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通过**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中利用___也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关系式的步骤:先找出题目中关于___与___的相等关系,再用___的代数式表示___

3、半径为r的圆面积s当r=3时,s=__

二)例题。例1、如图,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可以表示为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厘米变化到___厘米。

3)当点p从点d(点d为bc的中点)运动到点b时,则的面积从___变到___

三) 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布置p68 1 2 3

五.教学反思。

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42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一、预习。一)、预习书:p69~p71

二)、思考: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图像是表示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更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

二)例题。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十月份平均气温___

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月,温度大约是___

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

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的月份是___月,它可能是___季节;

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因变量是___

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吗?

三) 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布置p72 1 2

五.教学反思。

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43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教学过程:〗

1.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一.新课: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二.巩固练习:p74

2课时小结。

3.课后作业p74-75 1 2 3 4

4.教学反思。

第3章回顾与思考第44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全章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系统地复习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关系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关系。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一个变化过程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并用列表、列关系式、图象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教科书从小车下滑时间的变化、三角形面积的变化、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揭示了变化世界的小小一角。对于变量,我们研究了量的变化,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的关系。现在请大家举出生活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的例子,并且说明所举例子中什么是自变量?

什么是因变量?说出随自变量逐渐变大时因变量变化趋势是什么?

2、(1)教科书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

2)说一说这些方法表示变量之间关系有什么特点?

3、你能根据各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吗?举例说明。

二、组织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交流、评价。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与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 当自变量逐渐增大时,因变量变化趋势怎么确定?

2、 当自变量每增加一定量时,因变量变化情况如何确定?

3、 当变量之间关系是用关系式表达时,如何描述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变量存在于所有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列表、列关系式、图象三种方法来表示的,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便利。列关系式能直截了当地表达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图象能把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列表法能方便地查找与某自变量值有相应关系的因变量的值。

图、表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要懂得观察与分析。

三、本章知识的框架图:

四、作业。课本复习题 1,2,3,4,5

五 、教学反思。

第3章回顾与思考———知识整合第45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全章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系统地复习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关系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关系。

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一个变化过程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并用列表、列关系式、图象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一、知识导航。

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

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

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寻找变化规律。

七年级下册教案

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感受 了解剧情 创编全剧 才艺展示 提高认识 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 根据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创编 情景剧。2 让学生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形式,接受环保教育,并通过课后讨论题让学生对环保有所认识。教学重点 创编 情景剧,并对环保的意义有所认识。教学难点 创编 ...

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 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 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生思考 略。师问 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同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师 投影这...

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一 教学内容。1 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的优秀的流行歌曲 中国娃 众人划桨开大船 学唱中外经典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 森林水车 长城谣 2 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二 教学目标 1 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 2首。2 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