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3-02-21 10:19:28 阅读 6116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介绍“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和方法。

1.运用讲解、合作、**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及其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

2.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3.简单了解我国民间**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知识与技能。

1.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

2.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比较有代表作的手法。

3.了解在作品引子部分“叹息音调”中,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我国民间**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一、 导入。

**二胡、锣、琵琶、唢呐等乐器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刚才我们听辩的这几件乐器有何共性特征?是西洋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中国民族乐器。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民族乐器之林,学习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二、 进入新课。

1.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并**音频,判断属于那类乐器。

1 云锣:金类。此类乐器用金属制成。

2 磬:石类。此类乐器用石料或玉制成。

3 笛:竹类。此类乐器用竹管或竹片制成。

4 笙:匏类。此类乐器的特点是用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音斗,古时候常以匏做笙斗,故将此类乐器成为匏类。

5 埙(xun):土类。此类乐器用陶土制成。

6 堂鼓:革类。发音部分用皮制成。

7 梆子:木类。此类乐器用木制成。

8 二胡:丝类。因其弦为丝制,故属丝类。同学们听完这段**是否有熟悉之感,能否说出作品名称?《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聆听乐器演奏片段,直观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学生先尝试分类,以体现**式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八音,感受古人的智慧。

2.欣赏《二泉映月》。

1 聆听全曲,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情绪感受?为什么?

教师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作品**情绪哀怨、深沉,是那些**要素的运用与变化使作品充满这样的情感基调?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情感体验。

2 分析作品。

出示引子部分的谱例,学生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

再次聆听引子部分旋律,学生分析: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节奏形态是前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的引子被称为“叹息音调”。**材料只有五个音,虽然短小,但在情感或风格上为整首乐曲奠定了基调。

它采用下行旋律线、前紧后松的节奏形态,以及由弱到强的力度,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苦闷与哀叹。

设计意图】**旋律线、节奏、速度等**要素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3 出示谱例,学生聆听作品的**主题。

4 学生演唱并熟记**主题。

5 复听《二泉映月》**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共出现了几次?

教师:《二泉映月》主题变化重复5次。旋律展开主要表现在第三月句上,它的变化特点是每一次都要在重复第三乐句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手法,引出新乐思使其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记**主题的基础上,对我们民族**创作手法:变奏体曲式结构加以了解与辨识。

6 作品中是如何变化的?**情绪又有哪些变化?

教师: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片段,分辨出旋律上有何异同?

学生;只有一个音符的改变。

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演唱变奏一主题旋律,另一组学生演唱变奏二的主题旋律,听过体验加以对比。

教师:两个变奏主题虽只有一音之差,变奏一旋律线上行,变奏二旋律线下行。所以变奏二的情绪更显得愤懑(men)与惆怅。

教师:学生聆听变奏三主题**片段,感受**节奏较前两个**主题而言是密集还是稀疏?

学生:节奏密集。

教师:变奏三把**主题隐藏在音符当中,是节奏密集,表达了历经生活磨砺的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与苦楚,以及他们在苦难中磨砺出的倔强而刚毅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体验性活动、自主分析、学习变奏手法。因为课时所限,课上只分析前三个主题变奏,第。

四、五主题变奏可安排学生课下自行分析总结。

3.简介民间**家华彦钧。

三、 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a) 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b)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典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熟悉民族**的发展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和尾。”

知识与技能。

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和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导语)

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

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

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1.进入新课。

2.初听全曲。

教师:介绍阅读按顺序:乐曲用引子、尾声及中间七个段落,描绘了春江的美景。聆听时注意乐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每一段**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出示最后一句乐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调式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视甽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的风格;

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

启发、学习传统民族**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

设计意图】复习民族五声调式和“鱼咬尾”。

花影层叠)教师:请同学仔细听赏,六小节之后,节奏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六小节后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琵琶,用轮指和滚奏的方法演奏的—段旋律。

教师:同学们联想小标题,设想-下**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辨听主奏乐器表现“风弄花影,纷乱层叠'

学生:琵琶,弹拨乐。

教师:是不是像一阵微风吹来,花草树木轻轻摇曳,婆娑起舞的感觉?这时你所看到的水中花草树木的倒影是不是纷乱层叠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琵琶”的音色,并感受它的**形象及表现力。

水深云际)启发、感受江中云、月的倒影及天水合一的意境;

旋律进行中“八度音程”大跳,规表现了水中云的倒影。颤音、波音描绘天水合一的意境。

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

设计意图】感受大跳音程带来的**感受。

渔歌唱晚)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分析节奏特点,关注后半拍起唱。

教师:在我们中国传统**以及民歌中,有很多在表现吟唱时都运用了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唱起来很有含蓄之美。思考乐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弱一强一弱。

教师:这样的力度力求表现什么场景?

学生:细心聆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由远而近,渔人远处乘兴归来,或开始是一个人的歌唱,继而是大家的合唱’总之是一种愉悦心情的描绘。

设计意围】感受传统歌唱性旋律,体会力度的变化带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

洄澜拍岸)速度快而热烈,加之琵琶扫弦技法的演奏,能够感受到渔舟竞归,江水激岸的艺术情境。

欸乃归舟)(全曲高潮)

欸乃一拟声词,用来表现摇橹声。

**速度的变化:由慢到快。

乐器数量的变化:由少到多,实际上是力度的变化。

教师:这些**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产生什么联想?

学生讨论。设计意图】

感受节奏、速度在**中的作用。可让学生随着**做划桨动作,以体会速度、力度的变化。

8,尾声。感受**的意境:归舟远去,一片幽静;

听辨主奏乐器一箫;

认知吹管乐器—箫。

学生:听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了解吹管乐器箫的音色。

11.完整欣赏。

介绍“换头和尾”这一传统民族**结构特点。

思考:为什么几乎每乐段结尾都一样?实际上这首作品如同巨幅山水画卷,慢慢展开呈现春江美景。 1

这种创作方式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教师: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

学生思考。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联想。

小结。1.民族竹弦乐队编制。

2.“换头合尾”的**发展手法。

3.民族调式的风格。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题目见教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吹打乐:《小放驴》。

2.江南丝竹:《行街》。

3.艺术实践:《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活动’体会两首乐嶋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酬**的认识、了解及喜爱。

2.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器,初步体会乐曲风格。

2.游戏法来参与**活动,深入体会并表现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

能够听辨出“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不同的**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人。

**《行街》《小放驴》**片段。

教师:刚才听到的两个**片段分别叫:《行街》和《小放驴》,请根据**风格将**与**片段相连(出示**:

江南景色、小桥人家、节日欢庆、及北方粗矿农民、玉米垛、秋收等等〉。《行街》源自江南的丝竹乐,描述的是江南的秀美;《小放驴》源自河北的吹打乐,表现的是北方人的爽朗和粗矿,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能带给我们这样不同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江南的丝竹乐《行街》及河北的吹打乐《小放驴》。

二、进人新课。

1.欣赏《行街》:

a.欣赏慢板部分。

初听(**慢板部分)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听《行街》的片段,请思考这段**的速度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你能说说都听到了什么乐器吗?

学生:慢速;为了表达优美、悠闲的情绪;演奏乐器为二胡、笛子、笙等。

七年级下册教案

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 感受 了解剧情 创编全剧 才艺展示 提高认识 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 根据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创编 情景剧。2 让学生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形式,接受环保教育,并通过课后讨论题让学生对环保有所认识。教学重点 创编 情景剧,并对环保的意义有所认识。教学难点 创编 ...

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 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 让学生说出名字。然后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生思考 略。师问 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同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师 投影这...

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一 教学内容。1 欣赏我国近几年新创作的优秀的流行歌曲 中国娃 众人划桨开大船 学唱中外经典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 森林水车 长城谣 2 了解常用拍子与指挥图式,交给学生基础知识。二 教学目标 1 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 2首。2 能大胆自信且充满激情的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