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病毒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微课程《病毒的生活》,教学设计,设计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病毒性疾病的资料,自学《病毒的生活》微课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课前自学了《病毒的生活》,现在再来看一遍。
2.《病毒》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病毒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微课程《病毒的生活》,教学设计,设计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病毒性疾病的资料,自学《病毒的生活》微课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课前自学了《病毒的生活》,现在再来看一遍。
2.教师谈话:学了这个微课程你有什么收获?
3.学了《病毒的生活》,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4.生甲:小时候为什么吃“糖丸”?
生乙: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生甲:“糖丸“是一种什么东西?
生丙:为什么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生丁:“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什么病?
生:为什么每人都要吃“糖丸”?
生: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生:病毒有多么大呢?
生:病毒长什么样呢?……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记录在黑板上)
5.教师谈话:学习了本课,你也许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病毒。
二、活动推进,自主**。
1.谈话:课前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你了解到了哪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根据教师为你们提供的**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介绍的是非典、h1n1、手足口病、小儿麻痹症、乙肝等)
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现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3.汇报、评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整理记录进行汇报,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饮食、体液或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补充、扩展: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选合适时机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疾病的知识,如学生讲非典病毒时就展示非典病毒的**等。
如:可借助**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三、资料交流,建构结论。
1.谈话: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么多,到底病毒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2.交流:各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病毒的知识,教师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
3.汇报:生甲: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的特别微小的特殊的生物,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一层形状各异的蛋白质外壳,内部就是它们的遗传物质。其他小组补充。
生乙:病毒到底有多么小呢?打个比方,人体细胞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
如果把一座摩天大厦比作一个细胞,病毒就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虽然病毒很小,人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逐步认识了它。
生丁:我来介绍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
教师出示**: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的几种基本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等。
生丁:介绍病毒的活动特点: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
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
生戊:我来介绍病毒种类: ①动物病毒(例:乙肝)② 植物病毒(例:番茄花叶病毒)③ 细菌病毒(例: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4.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其结构非常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5.补充、扩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时补充学生未搜集到或搜集不全面的知识。
例:①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病毒的发现过程:
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到,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2023年**的细菌学家伊凡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为了抓住引起这种病的“病菌”,他用连最小的细菌也不能通过的陶过滤器来过滤液汁,因为这种“病菌”通过了过滤器,所以他当时认为过滤器一定出了毛病,使病菌通过了。
2023年荷兰的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于是他断定病原菌很小,能通过过滤器,因此他把这病原菌称为“过滤性病毒”。直到2023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通过病毒发现过程简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点?(非常小,需要特别的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新型的电子显微设备)
6.这么小的病毒在生物体内是怎样活动的呢?
学生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由于课前自学了病毒的生活,学生对此已经不陌生》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与学习,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生:病毒是一种特别可怕的生物。它太小,我们无法看见它,它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疾病!
生:病毒结构简单,形态各种各样,却威力巨大。
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的生物体的细胞内。
2.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认为只有害的举手,认为利弊都有的请举手。
生有少部分认为病毒只对人类有害。大多数认为也有对人类有用的。
3.请认为有利用价值的同学举例介绍。
生:我小时吃的糖丸,就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制作的。只不过它们的活性被人们降低了,所以不会引起发病。却能激发我们体内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抗体。
4.老师竖起大拇指。还有其他的疫苗吗?
生1:我爸爸说我们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生2:还有麻疹疫苗。
生3:去年冬天我注射过流感疫苗。
5.老师总结补充:
a\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一些细菌性疾病。
b\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c\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d\害处: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素,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约60%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是可以例举出一些实例的。
另外,还要告诉学生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被病毒侵染的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它可以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
例如:我国长江两岸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上的花叶病,除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使脂肪减少 10%。
五、拓展活动:
1.谈话: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们保存起来,制作剪贴报。
2.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3.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板书设计1、病毒。
病毒引起的疾病:流感,狂犬病、麻疹。
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活动: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 《病毒》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教学设计 2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1 病毒。教材重难点分析 1 病毒的形态结构 生命活动特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之一,因为 通过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对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十分必要,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病毒》教学反思
病毒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生物,比较抽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气氛,我首先从埃博拉疫情入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病毒名称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前收集资料,尝试回答出肝炎 禽流感 鸡瘟 口蹄疫 流感等人畜患病的疾病名称。在总结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抛出课题 病毒...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病毒教案
1 病毒 教案。教材分析 病毒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学生资料搜集与彼此交流熟悉到病毒的种类及与人类的紧密联系,通过接种疫苗能够防治病毒说明任何事物只要认清它的本质就可防可控,就可以够趋利避害,就可以够为人类造福。从而熟悉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