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开始朝着少年期过渡。在过渡期时期内,他们的心理比较复杂且充满矛盾,在这最为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材解读。
1、教材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教材精心准备(提供)了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教学素材(1、我的课余生活;2、不和烟酒交朋友;3、害人的邪教),目的是要我们通过这样的素材交流学习后,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同时,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中达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教材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教材由近及远,为我们安排了“身边的变化”→“感受村民选举”→“隔海相望”。教材中所列举的生活事件(身边的变化—购物票证的收集和认识,使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现行“开放经济”时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与变化,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又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受村民选举—“村官”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者,官虽然不大,但责任重大。
“村官”要依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从这些程序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民主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自学地履行宪法所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会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成为自觉守法的好公民;隔海相望—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通过“隔海相望”一课的学习,了解台湾历史和现状及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3、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外面的世界怎么样?”。
社会中的“生活事件”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直接生活事件)、有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近距离生活事件)、也有发生在距离我们较远或特远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远距离生活事件)。如何了解这些远距离的生活事件呢?本单元为我们提供了四篇课文(跟着唐僧去西游、我做志愿者、奥林匹克的故乡、金字塔下留个影)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4、第四单元(也包括第三单元)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方面提供了相关典型范例。这些范例对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生产、生活消费等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具有重要(大)意义。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关联。但在第四单元教学时,编者将“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第四单元教材中单独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篇课文—“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人种有不同”、“春节和圣诞”。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从中寻找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
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方式)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目前,世界种族歧视得到有效遏制。让学生了解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体质形态特征,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不同人种的形成,从而知道地理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本单元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材内容特点:
一)循序渐进,与儿童的成长相适应。从《品生和品社》学科教学内容上看,整个小学阶段的“社会生活”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和世界六大层面。
这六大层面是“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主要构成因素。小学阶段将这六大因素结合小学的年龄特征有侧重点的进行安排组织。作为高年级,他(她)们对个人、家庭、家乡(社区)、祖国和世界有了初步地认知,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为此,在高年级再度对祖国和世界进行认知,充分体现教材内容安排、要求等遵循规律,不脱离实际。
二)尊重儿童,与儿童良好互动。
教材的编写,力争做到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使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的关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整册教材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课文之中,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等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实现其目标。
“互动式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问与答”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摘自-《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体现新理念,教师也尽全力地投入到新课改中来,但事与愿违。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师多半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以此“启发”学生,如果师生在课堂上配合得很顺(有问必答,且能符合教师问题的初衷),执教者就认为自己实现了“灌输”的转变、“合作”的达成。
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课堂中,有80%以上的兼职教师仍然将“课堂提问”和“学生作答”的一问一答形式作为“互动”的教学方式。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关键环节淡忘了。……
三)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在课程中融入深切的人文关怀。
五、六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个性方面呈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感”。这种“**感”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期望自己能和**一样独立自主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2)、期望了解和参与**的生活世界;
3)、对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面对这些表现,整册教材从四个层面安排了相关教学内容(“参考内容”)。第一单元的3课内容(六年级下册也有)针对学生当前的各种困惑和最大的问题入手设置了有关专题,其目的是要通过引导让学生以一种正确观点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在满足他们“**”感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不简单处理或回避这些困惑和问题!
现在高年级孩子大多认为自己不同过去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认为自己是大人。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看到自己的单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而忽视了成年人的基本要求。由于他们认识的片面,在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刻意地去模仿,或硬要享受**方面的某些特权(如穿着方面、吸烟、喝酒等),本单元安排“不和烟酒交朋友”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认识,正视自己;教材的第二单元精选了三篇课文(身边的变化、隔海相望、感受村民选举)[五年级也安排了相关课文],他们都以现实生活中已有经验为话题,将学生们带向**生活,通过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在教师的与学生的课堂撞击中获取“答案”,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四)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人来自自然也依赖于自然。自然的生存条件(环境)对整个地球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影响。要使我们的生存条件(环境)不遭到严重的破坏,必须提高所有人的素质。
教材中把这一重要内容编排进来其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公民对于自然、生态的正确认识,伦理道德必然成为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也成为新一代人的必备的重要素质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充分认识到自然遭到无情的蹂躏,人也处于灭顶的边缘;
3、清楚地认识我们的责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呵护和关爱自然既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和自然之间不仅仅只有物质的交流,更是自然对人的审美要求。
五)注意课内教育资源与课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和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幅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
这门课的学习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指向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极限于课本,要用发展的眼光将课外教育资源吸收进来,通过文本资源(如图书、报刊、地图等)、音像资料(影视节目、录音、网络等)、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人文景观等),丰富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只求切合实际]。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目前获取教学资源、组织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其作用。
四、教学措施。
1、“自主学习”是高年段最为突出的教学方式。 因为中高年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和能力。但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
如果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完全让学生“自学”完成,这是违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初衷。从课标新的思想上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教师只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知识、接受能力和潜能培养的必要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千万不能出现课前或课中,教师只是作些单间布置或安排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由于教师个人的个性、学识、及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教学方法具有不确定性。众所周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教师突破自身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是能够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 教案。姜家店小学马兴全。学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 漂亮的服装 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情息相关。本课以 让田野告诉你 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分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析劳动成果。通过本课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
第三单元。教材问题第58页 1 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办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答 北京申奥的成功,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和在世界的影响力,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教材问题第59页 2 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案。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侯惠霞。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能力 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知识 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 知道当前我们正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