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丙三人沿着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序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altimg':
w': 28', h': 43'}]分遇到丙,再过[',altimg':
w': 28', h': 43'}]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altimg': w': 16', h':
43'}]湖的周长为600米,求丙的速度。
武汉童老师分析:
环形跑道的问题,相遇:合走1圈,相遇1次,合走几圈,相遇几次;反过来,相遇1次,合走1圈,相遇几次,合走几圈。
特别的地方:甲第一次遇到乙,之后又遇到了乙,这个很特别。第一次遇到乙的时候,这个时候说明甲乙在同一个地方,之后他们两合走1圈就会第二次相遇,所以甲乙用:
['altimg': w': 28', h':
43'}]altimg': w': 28', h':
43'}]5分钟,所以得到,甲乙合走1圈用5分钟,所以甲乙5分钟合走600米,v甲+v乙=600÷5=120米/分。
又因为v乙:v甲=2:3,所以v乙=48米/分钟,v甲=72米/分钟。
甲乙同时出发,5分钟后甲乙第一次相遇,之后再过5/4分钟,甲丙相遇,即:甲和丙相遇1圈的时间为:5+5/4=25/4分钟。
所以,v甲+v丙=600÷25/4=96米/分钟。
因为v甲=72米/分钟,所以v丙=96-72=24米/分钟。
题目不是很难,但是关系要理清楚。一个是甲乙第一次相遇,过5分钟甲乙第二次相遇,还有甲和丙是25/4分钟第一次相遇。
2、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在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走1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速度每走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多少时间第一次相遇?
武汉童老师分析:方法1:假设两个人都不休息,那么需要多少时间相遇?
24÷(4+6)=2.4小时,再加上休息的时间,那么时间肯定大于2.4小时,所以两个人相遇时间一定需要行走2.
4小时之后再继续走一段时间才可能相遇。
所以我们把2.4小时看成第一个阶段,先计算一下走2.4小时两个人还相距多少路程?(这里为实际时间2.4小时必须把休息时间计算在内。)
2.4小时=2.4×60=144分钟。
小王来说:周期为:走60分钟休息5分钟。
144÷65=2组分钟,即小王走了2个周期,还走了14分钟,且第二个阶段中第三个周期小王还可以继续走60-14=46分钟才休息。小王144分钟走了4+4+14/60×4=8+14/15=8又14/15千米。
小张来说:周期为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周期为1小时,每个周期走了:50/60×6=5千米,144分钟=几个周期?
144÷60=2组分钟,即小张走了2个周期,第三个周期走了24分钟,且第二个阶段第三个周期小张还可以继续走:50-24=26分钟。144分钟内,小张走了多少路程?
5+5+24/60×6=10+2.4=12.4千米。
所以2.4小时即144分钟两个人共走:8又14/15+12.4=21又1/3千米。
这个时候相距路程为:24-21又1/3=8/3千米。
接下来,第三个周期,小王还可以继续走46分钟才休息,小张可以继续走26分钟才休息、所以即:两个人接下来可以继续合走26分钟才会有人休息。
考虑一下:剩下的8/3千米的路程是不是两个人在接下来的26分钟内合走完成。
不妨设,接下来合走完成8/3千米。
8/3÷(4+6)=4/15小时=4/15×60=16分钟<26分钟。
所以第一个阶段2.4小时即144分钟,第二个阶段是16分钟,所以共:144+16=160分钟=160÷60=8/3小时。
3、甲、乙两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做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
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的[',altimg': w': 16', h':
43'}]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altimg': w': 16', h':
43'}]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altimg': w': 16', h':
43'}]已知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距第一次相遇点190米。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
武汉童老师分析:
1、设周长为单位“1”
原来,v甲:v乙=3:2,第一次相遇在点b,路程比为3:2,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走3/5,乙走了2/5的路程,如图1。
2、因为v甲大于v乙,所以甲先走完第一圈回到起点a,这个时候甲乙速度比为3:2,所以乙走了2/3长度。图2中甲在a点且调头提速。
乙在c点顺时针方向离a路程为1-2/3=1/3,这个时候v甲:v乙=3×4/3:2=4:
2=2:1,且甲乙都是顺时针方向了,更长的ac曲线为2/3路程。
3、乙从c点顺时针方向回到a点,乙走了1/3的路程,同时因为甲乙速度比为2:1,所以乙走1/3的同时,甲走的是1/3×2=2/3,即乙到了a点,甲到了c点,这个时候乙调头为逆时针,甲还是顺时针,甲乙之间路程为1/3。
4、乙调头后,乙和甲的速度比为:2(1+1/5):3×(1+1/3)=2.
4:4=3:5,即:
甲乙相距ac路程,同时出发,在d点相遇,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正比例。所以ad长度和dc长度比为3:5,所以ad曲线长度为:
1/3×3/8=1/8.
5、两次相遇地点相距190米,ad=1/8,ab=3/5,相距=19/40对应190米,所以190÷19/40=400米。
4、一个游泳池长90米。甲、乙二人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同时出发,游到另一端立即返回。照这样往、返游,两人游10分钟。
已知甲每秒游3米,乙每秒游2米。在出发后的10分钟内,两人相遇了几次?
武汉童老师分析:
甲走90米需要时间:90÷3=30秒钟乙走90米需要时间:90÷2=45秒钟,10分钟=600秒,感觉相遇会比较多。
介绍一种方法:叫做柳卡图。只需要画出一个周期,具有周期性,如何找到一个周期呢?
一开始,甲乙在两头,那么当甲乙又出现在两端的时候,就是重新回到出发位置,这就是一个周期。
v甲:v乙=3:2 ∴ s甲:
s乙=3:2,即甲走3个单程,乙就走2个单程,这个时候,甲走3个单程到了“乙的出发的一端”,同时乙走了2个单程,乙回到了“乙的出发点”,这个时候甲乙都在一个点,不是一个周期。所以甲乙在相同时间内,路程比为3:
2=6:4,即甲走6个单程,同时乙走4个单程,即相当于刚才3个单程与2个单程的2倍关系,这个时候甲6个单程回。
到了甲的起点,乙4个单程也回到了乙的起点,这个时候甲乙相当于回到了一开始的起点,这就是一个周期。甲走6个单程为一个周期,即时间为:6×30=180秒钟。
所以得到,180秒钟是一个周期,画出180秒钟的图就行了。
看上面的图发现,一个周期180秒钟,共四次迎面和1次追击相遇,所以一个周期相遇了5次,600÷180=3组秒。
3组共3×5=15次,60秒钟相遇:2次。所以10分钟内共相遇:15+2=17次。
5、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张明8点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千米,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8千米。张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乙地?
武汉童老师分析:
解:设总时间为2x分钟,则一半时间为x分钟。
1×x+0.8x=60
1.8x=60
x=60÷1.8
x=100/3
总时间为:100/3+100/3=200/3分钟。
或者方法二: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时间相同,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v前一半:v后一半=1:0.8=5:4
s前一半:s后一半=5:4
s前一半时间=60÷(5+4)×5=100/3千米。
所以前一半时间为:100/3÷1=100/3分钟。所以总时间为200/3分钟。
6、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武汉童老师分析:
v货车=50×80%=40千米/小时。
客车acb 货车。
c --客车3.2小时---b
客车与货车相遇在c点后,客车再走3.2小时走完cb长度 ,3.2×50=160千米。
因为bc=160千米,所以货车走160千米时间为:160÷40=4小时,即:两车出发到相遇为4小时,所以全程=速度和×相遇时间=(50+40)4=360千米。
7、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比是4:
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为每小时2.
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从甲地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武汉童老师分析:
一定审题清楚,从条件最多的地方找到突破口。
上坡路程=20÷(1+2+3)×1=10/3(千米)。
上坡的速度=2.5千米/小时。
上坡的时间=10/3÷2.5=10/3÷5/2=4/3小时。
上坡时间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设总时间为单位“1”上坡时间为4/15即4/3小时。
总时间=4/3÷4/15=4/3×15/4=5小时。
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
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武汉童老师分析:
甲乙出发在c地相遇,时间是一定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v甲:v乙=3:2
s甲:s乙=3:2
即ac:bc=3:2
在c点开始背对背出发时间,速度变为。
v甲:v乙=(3×1.2):(2×1.3)=36:26=18:13
接下来,甲先到达b地,同时乙才到d点,且ad=14千米。
从c点开始背对背出发到甲到达b地,乙到达d地,时间是同步相等的,所以走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v甲:v乙=18:13
cb:cd=18:13=18:13
又∵ac:bc=3:2=27:18
其中cb是一样的,统一成18份化连比。
ac=27份,cd=13份,所以ad=27-13=14份=14千米。
1份=14÷14=1千米。
全长ab=27+18=45份,1×45=45千米。
方法二:也可以设全长为单位“1”cb=2/5
背对背时间,速度比为18:13,即相同时间内,乙走的长度是甲的13/18,当甲走cb=2/5同时,乙走了:2/5×13/18=13/45即cd,又因为ac=3/5,所以ad=3/5-13/45=14/45对应14千米所以全长=14÷14/45=45千米。
9、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一辆汽车一次只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途中步行的乙班同学。
已知两班学生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汽车应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同学,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飞机场(学生上下车及汽车换向时间不计算)?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基础行程问题六年级行程教案讲义
行程问题。一 知识要点 我们把研究路程 速度 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内容丰富 变化多端,在数学竞赛中是常见的一类应用题。根据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运动方向等因素,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两种基本类型。基本关系式 1 相遇问题 速度和 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 一般是两...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基础行程问题六年级行程教案讲义
行程问题。一 知识要点 我们把研究路程 速度 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内容丰富 变化多端,在数学竞赛中是常见的一类应用题。根据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运动方向等因素,行程问题分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两种基本类型。基本关系式 1 相遇问题 速度和 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 一般是两...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篇一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1 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2 一队自行车运动员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