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一,算出缩小后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3、在桌面上安放好太阳,以太阳为中心,按缩小后的距离摆放好八大行星。
4、与书55页太阳系示意图对照,有什么不同?
行星间距离差异大,并非基本相等)板书:分布不均匀。
二)只考虑行星直径建模:
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关系,实际上八大行星个子相差是很大的。下面我们按相同比例将八大行星缩小。
2、请完成实验表二。
3、根据表中数据用橡皮泥做出八大行星模型。(数据尽量取整,可以有误差。)
先将橡皮泥搓成条状,用直尺量好直径,切较方正的一小块,用手指搓圆)
4、小结: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板书:大小差异大。
三)按相同比例缩小距离和直径建模:(10分钟)
1、谈话:刚才我们分别感受了行星间的距离和行星的大小,但他们的缩小比例是不一样的,我们将太阳缩小到14厘米,按这样的比例,行星的直径应是多大呢?他们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远呢?
2、请大家完成实验表三:
3、数据处理后,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
4、在操场上建立前四个行星局部模型。
5、谈话:实际上,在公转过程中,八大行星并不是始终排成一排,即使排成一排也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
6、做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的模拟游戏。
7、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科学的历程教案
科学的历程 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是怎样的。2 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二 过程与方法。1 查找资料了解人类的科学历程。2 相关 详细了解人类是如何发展科技的。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中国技术发展的辉煌的自豪 对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形成责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是 物质的变化 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 物质的变化 中 化学变化 的范畴。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二是 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
5.太阳系。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九大行星 小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九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2.过程与方法。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