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四单元复习。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自己没有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非常激动。
b.天地广阔,拥有无限的时间,自己的生命却非常短暂。
c.没有人陪伴,只能自己一个人登上蓟北楼看风景。
d.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心情非常苦闷。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独”字更加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感。
b.诗中时空交错,营造了苍茫辽远,慷慨悲壮的意境。
c.“怆然而涕下”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d.整首诗抒发了诗人难以排遣的愤懑之情。
3.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无限时空背景下的人生渺茫感,抒发了自己。
的情感,充满慷慨悲壮之气。
2、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味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默然无奈的思想之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新燕、早莺、芳草、长江、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乡之情。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武昌,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依次写了近景、远景、夜景和日景。
c.这首诗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有音韵美。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7.本诗中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的诗句是: 。
3、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既写出了山野的清净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恬静与安适。
b.本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高洁情怀。
c.本诗描绘的自然美,表现了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美。
d.本诗尾联描绘了春天花草烂漫,景色怡人的特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山居秋日的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怡人。
b.颔联写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流于石上。
c.颈联写浣纱女子归来,莲叶分披,渔舟荡水的情景。
d.尾联点明山水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相称,表现了山中景色的特点,同时又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2.诗人寓居山中,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但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
的意愿,能表达这份情感的诗句是。
4、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b.首联写出了一个姓田的老朋友的盛情相邀。
c.颔联中“绿”、“青”写色彩雅,“合”、“斜”写形态之美。
d.尾联就“就菊花”三字再聚时令,更显诗人志趣。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似叙家常,给人一种清新愉快之感,诗句平静、自然。
b.颔联写村子被绿树环绕,远处连着绵延起伏的山峰,景色开阔,给人一种清淡、幽静而不冷僻的感受。
c.颈联写诗人与故人坐在农家小院的窗前,喝着酒谈起农家事,难免感时伤怀。
d.尾联写由于故人待客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亲切融洽。
15. 本市中最能体现“田家”特征的景物是。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了作者送别的地点、环境,描摹出一幅廖廓秀丽的图景。
b.三四句以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c.第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七八句写和友人马上挥手,表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如早日分手。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横”字写出了青山的动,“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挥手自兹去”表明离别已成定局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d.“萧萧班马鸣”一句借用马的鸣叫声寄托了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18.下列选项中对《送友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写出了山的静,“绕”写出了水的动。
b.“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拟人的的手法,表现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d.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19.下列选项中对《送友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借写自然之景,点明了送行之地,虽已远至城外,却仍是依依不舍。
b.以“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突出友人离去后的漂泊不定,体现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c.“故人”,指诗题中的友人,以“落日”喻“故人情”,突出了友人的行踪不定。
d.整首诗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感情真挚热诚,毫无哀伤情调。
20.下列选项中对《送友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了送别的环境。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突出了分别时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d.诗人用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诗情画意、高朗阔远的意境。
21.下列选项中对《送友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时间,又饱含着缠绵的离情。
d.本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却毫无哀伤情调。
2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意义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颈联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六年级下唐诗复习
六年级下学期唐诗复习。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 指春雨,及时的雨。知 知道。乃 就。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 悄悄地。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野径 田野间小路。...
下六年级单元练习
2010 2011学年下期小学六年级单元练习。一 填空。1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图形是 五 解决问题。1 一个圆柱形茶叶盒,从里面量高20厘米,底面直径10厘米,这个茶叶盒的容积是多少?2 一座圆锥形帐篷,底面直径约8米,高约3.5米,这座帐篷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它的...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 下 教材练习
第五章有理数。5.1有理数的意义。一 填空题。1 如果把向南方向行走当做正,那么向北行走25米可记作。2 在数 1.3,4,0,2,3 中,整数有负数有。3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二 解答题。4 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有理数?4,9,4.3,0,15,2.4,5 如果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