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
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在设计教学时,我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力图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调动学生自己去**、去合作、去判断,去分析,去表达,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构建平行与相交的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拉近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一、 研读教材意图,重组教材内容。
本节课共三大版块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相交和平行(包括垂直)”“画平行线和垂线”。但因为新课标中降低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难度,单单这一个内容难以撑起一节课,若前两个内容都讲,容量又太大,因此,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将内容定位为“线段、射线和直线”“相交和平行(不包括垂直)”。
二、 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
新课标中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主要注重了引导他们动手做数学。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通过把线段变成“有头无尾”和“无头无尾”的线这样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寓学于乐,直观地感受了射线、直线的特点,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我首先就“两支铅笔都落地后,它们的位置会出现哪些情况”让他们大胆猜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分类”为主线,让他们合作交流、小组汇报,当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时,就让同学之间互相质疑,互相辩论,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在辩论的过程中引起思维的碰撞,最后辨明道理,达成共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本节课的概念都是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揭示的,融洽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学得很轻松。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质疑、辩论,让学生对平行与相交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数学规律。本节课中,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铅笔落地”现象入手进行研究,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后面出现的跑道、双杠、国旗等等,更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练习题中设计了“数学课本中的、汉字中的、英文字母中的平行与相交”,更是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四、教学难点处理比较到位。
对“同一平面”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因此,我在“铅笔落地”的情景教学中,通过“两支铅笔都落在地面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同一平面内”。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同一平面内的理解,此后的小练习中,我又自制了一个教具,将两根小棒固定在正方体不同的两个面,让学生去做出判断。小棒可以延长,让学生观察起来更形象、更直观。
这个小细节,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当然,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主要表现在:
一、 课堂节奏偏慢,沉稳有余而激情不足,致使整节课略显平淡。
二、 应变能力还需磨练。可能过于紧张的关系,本节课对于预设与生成的处理不够到位,没能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当出现与预设不同的情况时,被预设缚住了手脚,致使对生成的处理有些主观和急躁,不够大胆、灵活。
总之,这次的比赛,既给了我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收获了很多的经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堂。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反思
认识平行 教学反思。认识平行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 射线 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个知识点是 空间与图形 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现象,认识平行线,再学习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学习画己知直线的平行线。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思路...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平行与相交 教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青岛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下册115 117页。教材分析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 射线 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直线是可以 无限延长 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看到 直线 马上就想...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评价
平行与相交教学评价。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尤其是理性思维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数学教学要 抓住本质,突出主线,让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 王老师的教学在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和知识发展主线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自己 生产 知识,让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