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MIC四年级奥数下 教师版

发布 2023-02-08 02:43:28 阅读 4295

目录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1

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 4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 7

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 9

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 12

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 15

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 18

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 21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 25

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 28

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 31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 34

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 39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43

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 47

第三十六周二进制 51

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 54

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 58

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 62

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 66

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一、专题简析: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二、精讲精练。

例1:计算(1)325÷252)3150÷45

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

例2:计算25×125×4×8

练习二。计算下面各题。

例3:计算(1)(360+108)÷36 (2)(450-75)÷15

练习三。计算下面各题。

例4:计算158×61÷79×3

练习四。计算下面各题。

例5:计算下面各题。

分析与解答:这两道题都是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两道题的特点,采用加括号或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其方法与加减混合运算添、去括号的方法类似,可以概括为:

括号前是乘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添、去括号要变号。

练习五。计算下面各题。

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

专题简析: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例1: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因为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组,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和三个组的总人数。三个组植树的总棵数为:

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

练习一。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

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

练习二。1.五(1)班有7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有两个同学得了99分,还有三个同学得了96分,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得了分。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气象小组每天早上8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求一周的平均气温。

3.敬老院有8个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8岁、76岁、77岁、81岁、78岁、78岁、76岁、80岁。求这8个老人的平均年龄。

例3: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解答: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所以,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练习三。1.小强家离学校有1200米,早上上学,他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学校到家用了10分钟。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大伯上山采药,上山时他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他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5米。求李大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3.小亮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走6千米。那么,他在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例4: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李华投掷得了多少他?

分析与解答:先求出五项的总得分:85×5=425分,再算出四项的总分:83×4=332分,最后用五项总分减去四项总分,就等于李华投掷的成绩:425-332=93分。

练习四。1.小军参加了3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4分。已知前两次平均分是82分,他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2.小丽在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她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小丽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3.某班一次外语考试,李星因病没有参加。其他同学的平均分是95分,第二天他的补考成绩是65分,如果加上李星的成绩后,全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班有多少人?

例5: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分析与解答:因为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那么四个人的年龄和是23×4=92岁;又知道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如果四个人中三个人的年龄都是18岁,就可去求另一个人的年龄最大可能是92-18×3=38岁。

练习五。1.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

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且没有大于30岁的。那么最小的人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3.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我们学过常用的运算加、减、乘、除等,如6+2=8,6×2=12等。都是2和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

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质上是对应法则不同。由此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

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应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

年四年级奥数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版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人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 买东西,就要走路 乘车 坐船。在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学会解决生活中乘车 坐船 走路 买东西 切西瓜等常见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动手 动脑的能力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有2...

四年级奥数 教师版 第四讲周期问题

第四讲周期问题。知识导航。解决周期问题时,关键在于找到周期的长度 只要能找到周期的长度,再用总数除以周期长度,得到的商就是完整的周期的个数,余数就是除去完整周期的部分后剩下的个数 例1 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解析 我们知道,每个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

四年级下奥数测试

四年级下学期奥数第二次测验。1 有一位老人说 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2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 和 是123。问 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3 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