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

发布 2023-02-05 09:53:28 阅读 8236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小故事,文章用质朴的言辞和亲切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有趣故事。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我把本课的核心目标定为:通过朗读训练,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感受语句的内在涵意;通过平等对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弱小者的习惯。在教学这课时,我主要抓住了两条主线,一是雨前雨后蔷薇花的对比,结合**反复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蔷薇花的娇嫩、弱小,为萨沙不甘当弱者,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打下伏笔。

第二条线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中感悟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通过反复阅读,精细讨论,体悟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但如何深入挖掘教材的可利用资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很多可拓展性的练习,比如让学生积累表示雨大的词语,让学生补充课文中的句子,结合课文说说生活中的经历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采用了不同的读书方式,例如:齐读、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等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油然生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更深的去理解文本,一步一步地让孩子自己的感情得以升华。

特别是萨沙那三句问话,更是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消化、吸收,使学生不但懂得保护弱小,还悟出做人需要自强自立、关爱身边的人。力求做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一篇课文,要想使学生有本质上的进步,有实质性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因为前者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后者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关键。

基于此,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着力进行语言训练,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词语教学上有很大收获。例如出示雨前的蔷薇花**后让学生看一看、感受蔷薇花的美丽,然后填一填( )的蔷薇花。文中有形容雨大的词语:

“大雨如注、滂沱大雨”,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雨大的词语呢?再比如让学生补充句子,把萨沙的心情表达得更具体,“萨沙( )朝着蔷薇花走去。他( )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并且说一说这样填的好处。文章以萨沙的话结尾,我又让学生试着写写妈妈会怎么回答萨沙的话。这些词、句的训练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教学中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在想象“那么美好的森林”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仅仅让学生用一些词来描绘,如果引导学生用几句话来说说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肯定会更好。

2、板书的呈现由于滞后未能完成。原本设计在最后一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让雨衣的过程,板书:

爸爸 → 妈妈 → 托利亚 ) 萨沙 → 蔷薇花。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质疑:“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将雨衣给萨沙呢?难道他不知道萨沙最弱小最需要保护吗?

”“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而直接给了萨沙呢?”他们“让雨衣”的行为,看似诠释了“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而实际上并不完全遵循“弱小”原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从而感受萨沙一家人的爱的传递。

遗憾的是时间关系我草草结束了这堂课的教学,将这一环节略去了。

3、上完课后我又重新审视,整理其课文的结构,每一处的设计,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处的设计都是精彩的,必不可少的,而且前前后后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虽然教学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在文中找出值得讨论的和疑惑的地方,让学生去深究后体会。

比如;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五年级的托利亚和4岁的萨沙呢?文章中两次写到了蔷薇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去研究,去感悟作者的用意,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知道保护弱小的道理。

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文章写作的特色,学习大教育家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岂不更好?

教学相长,在教学后反思,对促进今后的教学真是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后多多反思,多多思考自己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样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后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 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小故事,文章用质朴的言辞和亲切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有趣故事。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

四年级下册14课

四年级下册 14 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教学设计。莱芜市莱城区高庄中心小学吴爱雨。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欣赏各种帽子,掌握装饰方法。2 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各种材料装饰出造型有趣 特别的帽子。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动手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活动 魔术表演...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学案第一课时

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案。一 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2 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3 有不甘为弱者 保护弱小者的意识。二 学习过程1 自学感悟 1 通读课文,认识生字词。2 谈谈关于对 最弱小的 理解 认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