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使用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的开端,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沿续了第一学段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使用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的开端,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沿续了第一学段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大部分内容是对第一学段的进一步拓展。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新理念体现得比较充分,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作为新教材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小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打开数学课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生动有趣的、**并、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示,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觉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一层次,通过主题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接着教学含两级的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第三个层次,教学亿以上数的读写。
值得提出的是这两个层次之间穿插一个过渡,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目的是建立数学模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尽多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使数学教学具体、直观、形象。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以数一数,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估一估,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与四单元的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如在四单元第一节中,教材安排了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的活动,感受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设计符合小学生好动、好说、好玩的特征的活动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互学,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
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色。
我在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册教材给了我们明确的数量关系式(见课本p54页)。注意:
涉及到的数量关系,应让学生在大量感悟的基础上给出,同时也要求学生去熟背。
四、教材内容,体现的是认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学。
新教材的教学除了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体现了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渗透。
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注重挖掘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多方面的应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如《大数的认识》突出数学文化,提供素材,培养数感。
第二,感受数学美。教材在呈现的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如七巧板,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神奇。
在教学中,尽量提供时空,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设计。
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教材通过“阅读资料”、“你知道吗”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在教学中,我都注意创设时机,让学生去阅读这些栏目,从中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
五、版本的编排太散落。
教材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新“新”,留给教师自主的空间大,但是这就给老师在自主发挥时提出了一个限度的问题。有的老师会发挥得太深太难,有的老师会发挥得太浅太易,这一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另外,新教材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如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例题的跨度有些大,没有跟上相应的练习,给学生的学习无形中带来了一些障碍。
教学注意点。
1.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教学前胸有成竹。
根据“探索性大”的教材特点,我们更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教学前胸有成竹,特别是交流式的结束性内容,如计算法则、多位数读写法、算盘的各部份名称、商不变规律等内容的语言表述,虽然新教材对此没有太高的要求,但这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也是重难点之一,必要的概括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对于反映较慢、思维不太敏捷的学生来说,进行概括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又要注意概括的时间不能太早,主要是在练习中感悟、在练习中归纳。尤其是思考题,更应好好预习,便于指导学生。
2.关注目标定位,力求教学时收放有度。
现用教材,知识面相当广泛,既有必学知识,又有阅读知识和思考题,常常使人迷茫。关于必学知识的教学目标,老师们相对比较熟悉,再加上教学参考书中均有详细介绍,这里重点谈思考题、数学游戏、你知道吗、阅读资料等知识的目标把握。
第一,对于上述相关知识,虽然不等同于必学知识,但也不能放弃,至于教学形式,可由老师灵活掌握。
第二.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归类。有些阅读类知识,是生活中正常用到的,是需要理解的;有些阅读类知识,是属于文化遗产,只要了解一下便可,有些仅仅是为学生的再学习作铺垫的,现在也不需要学生掌握的。
对于必学知识以外的内容,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把握要求。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要求太高。
3.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数学概念。
如自然数的概念,新教材p20:表示物体个数的……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4.教学中的一些小环节。
估算教学,关于估算教学,我们常有不同争议,特别为什么在教估算,学生对估算有多大的需求,估算的结果怎么确定,等等。这里只表述估算教学的基本理念:旨在意识培养,重在方法指导,注意目标定位,意在实际应用,力求相对准确,放宽得数范围。
至于具体的教学,老师们应根据班级实际,灵活掌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2)还有一个问题:“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总能引起老师们的争论。
那就是混淆了“一位数”和“一个数”的概念。“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以,“0”应该是一个数。“一个数”与“一位数”看似相同,但又是有区别的,“位数”有它的要求,就是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
“0”如果是一位数的话,它的最高位就不能是“0”,从这个意义上看,“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最小的一位数应该是“1”。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好多课外练习题中有),又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因此也无需去讨论他。
二、具体做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段里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而这部分教学内容,虽然是在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安排,但仍然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万更大的数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这些数的意义、读写法及改写、求近似数掌握好,对后续学习将起到很大作用。
第一课时。新学期的第一课,要备好课。一开始就学习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受张齐华执教的《认识整万数》课的启发,我先教学认识整万数,便于学生掌握,第二课时才完成例1例2的内容大数的读法,分散教学,降低了难度,从效果看还是掌握得不错。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读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情景。
让情景贯穿课堂始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来。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使用心得
经过一学年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以及对二年级数学教材的分析,学生学习阶段性和终结性检测的分析评价,综合教研及个人教学反思,认为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二点 一 教学部分。1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期初就要把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检测...
三年级数学教材使用心得
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教材编排也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使抽象的数学密切联系实际。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本册教材注重由 情景串 引出 问题串 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二》教材解析
练习二 教材解析。第2题,练习后,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每一道题是怎样确定商是几的,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第3题,完成计算和验算后,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确定每一题商是几的。同时要让通过验算发现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计算错误的,怎样找到错误原因并订正的。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时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