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发布 2023-02-03 17:50:28 阅读 5468

《道德与法治》培训材料。

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7月18到19日,我到南昌参加了江西省中小学三科(语文、道法、历史)教材培训。今天,很荣幸由我就《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汇报分两个部分:一整体感知教材特点;二对前面几课的具体解读。

首先,从德育观的角度说一下四年级教材的特点。为什么要从这方面来说呢?因为德育观主要是在我们的教材教学当中去落实,我们对德育观有一个了解,能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教材,同时,把教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我们四年级教材的总体的德育观是什么呢?(图)这个德育观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这个观念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们进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之后,曾经针对道德教育过程当中的过分强调知识思路的角度变成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我们的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品德培养,他其实是一个综合的内容。从我们的课程的整体来看,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意志教育、自然教育、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心理教育等等。

总的来说,是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启蒙。

在我们四年级教材当中,怎么样去更好地体现这种理念呢?有三个方面。

图)第一个是德育目的。我们的教材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性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面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我们的教学要做的是什么呢?

就是要孩子在多种可能的生活当中,看到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一种生活,然后我们引导他过这种生活,这是我们的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这个概念,这种说法,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有些抽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图)大家可能曾经看过一部印度的电影——阿密尔汉主演的《摔跤吧,爸爸》。

作为摔跤高手的爸爸,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让两个女儿学习摔跤,并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甚至可以说非常残酷。两个小女孩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对父亲的做法有诸多的怨言。有一次,两个小女孩背着父亲去参加一位大姐姐的婚礼,后来,这件事情被父亲发现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了这两个小女孩。

她们之前就对父亲的不满,加上现在的批评,她们终于忍不住了,就开始向这位大姐姐抱怨、诉苦,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就是出来玩一天嘛,有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吗?但是这个大姐姐却说:

我倒是希望我有一位像你们这样的父亲,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不像我,到了14岁的时候便要嫁出去,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为她相夫教子度过余生。当这两个小女孩听到这一番话的时候,她们发生了一种改变,她们回去之后就非常刻苦地训练。

由无奈的、被动的训练,变成积极主动的训练。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这两个小女孩和大姐姐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教学要做的事。

我们的教学需要基于孩子的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是孩子,由于孩子自身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知识储备的局限,他看不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通过我们教材教学的引导,一些活动的设计,我们像一束光一样,把孩子暗淡的生活,把他没有想到的生活,给他照亮。这时候他才有一种视野,就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他可能就愿意去过这样一种生活。

带着这样一种理念,我们来看四年级的教材。(图)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请大家看到36页和37页。这课是合理消费。

这一课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是能够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做到合理的消费,过一种合理消费的生活。那我们的教材是怎么做的呢?

教材没有向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小王、小李、小红怎样不合理的消费,然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然后谁又合理的消费,又赢得了怎样的表扬!

显然不是讲故事,而是要看到孩子现实中需要什么?所以教材第一部分有我的心愿卡。我的心愿卡是要让孩子填写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想要的东西,以及他想要这种东西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就是在关注孩子他自己的现实生活。因为前面讲了,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

写完自己的心愿再来看别人,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再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别人是怎么做的?

当然别人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看别人的目的,是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有问题。所以我们再看教材38和39页,38页的内容是什么?

是再看看你的心愿卡:你觉得你的理由充足吗?有没有想改动的地方?

通过看别人的的生活,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照亮,一种启发。但是我回来还要看自己的生活。我仍然坚持的心愿是什么?

我想改动的心愿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始终没有脱离孩子的生活。

它始终是紧紧围绕每一个具体孩子的生活当中的遭遇、困惑来进行教学的。

这其实还是在解决一个“知”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道德教育仅仅只关注“知”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课最后一页,他又回到一种心理策略,一种生活智慧的指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生活的改变。

第二个角度:教材内容的组织。我们这个教材的综合性非常强,为什么具有综合性呢?

(图)我们国家讲到德育的时候,德育叫什么呀?叫大德育。所以这个德育,常常不仅仅限于道德教育,还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礼仪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等等等。

曾经有学者说这个大德育是什么呀?是一个社会意识的教育。但西方人的道德教育,只是我们所说的大德育当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叫德育教育。

前面我们讲过,这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那我们就要回过来看这个生活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回过来看孩子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的生活,其实是整体的,它并没有割裂成不同的主题。比如说购物。购物这样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就涉及数学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

为什么大家在大的批发市场去买东西和到超市去买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那其实是超市工作人员,是有一个职业的训练的。购物当中还有什么教育啊?

心理教育。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去过大市场买东西,你明明看中了这个东西,但你觉得这个东西**比较高,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觉得**比较高。

你会还价,然后怎么做呢?你会假装离开,你要走。其实,大家玩的是一个心理战术。

所以生活往往是综合的,并不是割裂的。那既然我们的孩子生活是整体的,我们的教材又倡导回归生活。所以我们教材的内容的思路是:

生活的逻辑,是整体的综合。所以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往往不限于某一种教育,而是涉及多种教育。(图)比如说,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11课。

大家看看这一课的教材设计,这一课是: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这当中首先肯定是有道德教育,再就是是以环保教育为话题的一种公德教育。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还重点讲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它本身是一个科学知识的教育。最近上海颁布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垃圾。网上说,上海人崩溃了。

为什么会崩溃啊?因为这里面很多的知识,不知道是哪一种垃圾,甚至是挑战智商的难题。比如:

有人将一根还没吃完的雪糕,连同包装,扔进路边的垃圾桶,有志愿者看到,上前阻止,告诉他:包装袋是干垃圾,雪糕是湿垃圾,雪糕棍是可**垃圾。分类之难,可想而知。

(短片)网上就有人调侃:猪吃的垃圾是湿垃圾,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可以拿去换猪的是可**垃圾。

余江区现在也是垃圾分类试点地区。我们也要做好被“逼疯”的准备。

像这个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科学知识的教育。但这一课既有科学知识的教育,又有道德教育,让大家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大家继续思考,还会有什么发现?(图)这里还有法律教育。

所以这个教材的编写就是按照一个生活的逻辑,这里,我们也给大家一个提醒,我们的这个教材名称是《道德与法治》。那么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割裂的去进行吗?显然不是的。

我们的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往往是融合在一课的生活实践当中去进行。教材除了法制专册,大部分的法治教育都是融合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当中。这是由我们这个教材的总体的理念决定的。

这样的编写,也有利于提高法律教育的有效性。

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材内容是按照生活的逻辑,生活的综合性、整体性进行编写的。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每一个学习主题,不仅仅限于某一种教育,要结合多种教育来进行。这是教学内容的组织。

第三,我们从教材的功能定位来讲。(图)教材的定位是激活学生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中的话题、范例,是给大家抛砖引玉,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打开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更充分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教材的定位就是:教材是激活学生的一个活性因子。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以前讲: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来教。

我们的教材在使用过程当中,是怎么样来激活学生的呢?激活学生思考的呢?(图)比如说,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也就是页。

大家来看这个教材的设计,为什么这个教材要设计几个时钟啊?它的意图是什么?那其实,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父母的辛苦,其中的一条线索。

我们都知道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但是,怎么样让学生有效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呢?我们的教材在这个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一课你让学生讲讲你的父母有多辛苦,可能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或者说的很笼统,只是说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做家务很辛苦,并没有条理性。

但是,一旦我们给孩子一个时间的线索,去观察父母的生活、关注父母的辛苦。这时候,我们孩子的感受就不是零碎的,不是琐碎的,而是有条理的,有了一条线索。有了这条线索,观察感受、生活体验,孩子就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他就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所以说,教材是在提供线索,帮助学生整理生活。教材中的线索也是我们老师要特别关注的。

其实,我们的教材还有很多很多的线索。比如大家看第4课。第二个板块,叫少给父母添麻烦。

他又给了一条线索。空间线索。学校里怎么做?

在家里怎么做?玩耍时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想想其他地方怎么做?

这是空间线索。对线索的安排,教材的编写者是有一定的思考的,教材都是精心编排的。

图)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我们班四岁了。这一课当中有什么线索?我们来看,左页里面是什么啊?

左页里面是典型的生活事件,启发小孩回忆自己班级的成长经历。小孩子在前面的三年的学校生活当中,都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啊?比如说入学,比如说入队,还有其他的。

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要抓住典型事件的线索。再来看右页,右页给的是什么线索啊,右页给的是心里感受的线索。比如说,大家看,第3页下面的交流园,有三个词,一个叫温暖感人,一个叫幽默有趣,一个是伤心难过。

这三个词,就点明了三个心理感应的线索。这就给了学生不同回忆的一条线,如果你找到了这样的线索,再让学生回忆的时候,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关注,对生活体验的关注,就会更加深刻。所以说教材是为大家提供线索,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更好地进行教学。

这就是我们教材的一个功能的定位。

接下来,我们宏观角度,来看一下四年级内容的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我们四年级的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虽然我们的课程名称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最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们2011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依然是编写这套教材的非常重要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我们的生活,分成六个领域:

(图)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

那我们四年级的教材,在这六个生活领域当中,又涉及到哪些生活领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四年级上册教材,一共涉及到五个生活领域。

少了哪一个生活领域啊?少了一个:我们共同的世界。

这个领域是放在六年级下册,我们应当发现,涉及到的这五个领域,最多的是哪个领域呢?就是我们的社区生活。为什么涉及到最多的是我们的社区生活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材设计,依据的是课标当中所说的:按照儿童不断拓展的生活,来组织我们的教材。既然儿童的生活是不断拓展的,那我们三年级的教材,主要体现在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这几个领域。

而到了四年级,主要拓展到社区生活领域。五年级主要集中在国家生活领域。六年级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活领域。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道德下册试卷

四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期末试卷。班级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空4分,共40分 1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由主持修建的铁路。2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等。3 中国第一张供儿童阅读的报纸是 中国时报 4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我们小学生要争做绿色小卫士。5 交通运输设施包括交通 如火车 汽车 飞机 轮船...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计划

第二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2019 2020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四 4 学科 道德与法治教师 叶莲。一 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能够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较多。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学习自觉...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讲义

道德与法治。一 我们班四岁了。1.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能说出自己班棒在 吗?1 课堂纪律好,学习成绩好。2 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团结友爱,好学上进。3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4 集体荣誉感强。2.每个班都有不足,找一找自己班还存在哪些问题?1 贪玩 好动,上课坐不住,影响其他同学,自控能力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