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性质》说课稿。
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于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等,但是都是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所以本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且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空气性质。从而关注空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得应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关空气的知识将不断出现,因此本课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第二部分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性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共有4项活动,1、**空去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2、认识空气有质量;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第三部分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第四部分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压缩空气的力量。
说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空气的特点以及具体怎样来**这两个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而这恰好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情感目标。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的应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气球、剪刀、钉子、吸管、羽毛、风铃、粉笔末、肥皂 。塑料嗲、两个篮球(一个充气不足、一个充气很足)、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压缩的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气球。
2.学生准备:矿泉水瓶、气球。
说教学法。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来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以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空气。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谜底:空气。
2、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完成课本第2页上得实验。
1)这只注射器里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的方法。
2)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演示并说明。
3、小结:关于空气 ,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大屏幕出示)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刚才的实验,自然会说出我们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同时也会提出自己想要继续知道的问题:人要呼吸空气才能生存下去。
我们还想知道空气和水有什么不一样?月球上有没有空气?空气可不可以被压缩?
压缩之后空气会怎么样?空气有没有质量?[在学生提出疑问后,老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板书:
]1、空气会不会流动?2、空气有没有质量?3、空气能不能压缩?如果可以,压缩之后会有什么变化?4、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学生通过猜谜语、实验实现了第一次**,初步感知: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同时通过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的提问调动学生对空气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为继续**空气的性质做好准备。
二)动手实验,自主**。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空气占据空间。
1——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提出更多问题之后,我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空气的性质。(板书课题:空气的性质)
怎样才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抓住?(大屏幕出示)我问学生。学生的方法会很多:如用塑料袋来抓,吹气球、吹泡泡等。
2)吹气球比赛。
1)在学生为自己成功的抓到空气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时,挑战学生:谁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我为学生提供一个气球,比一比看谁抓的空气多,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
请出信心百倍的同学和班上公认肺活量最大的同学上来试一试。
2)气球吹不大:当上面的同学吹得脸红脖子粗仍吹不起来时,让下面的同学也去吹一吹,充分的去体验吹气球的这个过程。
3)讨论。接下来,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
可能与什么有关?通过讨论发现气球吹不大是与瓶子里的空气有关,是空气阻止了气球变大,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师板书:
空气占据了空间。
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虽然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空气无处不在,但学生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和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为学生准备了他们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先让学生用气球来抓空气,比一比谁抓的空气多。再让学生去“吹瓶子中的气球”,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并为后面吹大瓶中的气球,**空气的流动打开了实验思路。
4)制定吹大气球的方案。**空气的流动。
通过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认识到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是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我又抛出问题:“如何才能把瓶中的空气赶出去?把气球吹起来?并让我们感觉到呢?
把空气赶出来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让学生去充分的讨论交流:学生分小组提出解决的方案并且交流,进行实验。在进行充分的交流之后,放手让学生去设计能把空气赶出来,吹大气球的实验方案。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如画,写。
设计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修正后,归纳出科学可行的方案。
实验完毕,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成果。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怎。
再么能感觉空气跑出来呢?学生会说:在剪掉的瓶底下面放一些细沫,如粉笔沫;在吸管口放一些较轻的物质,如羽毛;在吸管口抹肥皂泡等等。
通过实验成果展示,学生观察到,瓶子里的空气是可以被赶出来的,而这种空气从瓶子里赶出来的过程就是空气的流动,从而得出: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板书)。
这个环节运用了上一环节的思路和材料,在继续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了对空气可以流动的**。学生在经历了吹大和吹不大气球的过程中产生疑问:为什么气球放到瓶子中就吹不起来?
对如何吹大瓶子中的气球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在思考中去求证去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从设计的内容、形式和数量上不做统一规定,学生 “想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自由的张开思维的翅膀去充分的想象。
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有的不科学,有的科学但不可行,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思维集中的过程中,学生相互评价,经过比较、修正,得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成果时,成功则气球就可以吹大,眼睛或者是耳朵,或者身体就可以感觉到空气的流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想办法证实空气可以流动,为后面**热空气和冷空气奠定基础。
3、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平衡杆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观察发生的现象。
2)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由于平衡杆的倾斜我们可以说明空气是又质量的。
这个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在前面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流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实验教材使用的是小棍,但是为了让实验更加明显有说服力我采用了实验室常用的平衡杆和铁架台。同时注意应该用胶带贴在气球口处逐渐放弃,感知平衡杆从平衡到逐渐抬起的过程,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是**空气性质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用两个气袋,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用手压气垫的的过程中去发现装着同样质量的空气袋子,一个用受压,一个不压之后体积发生了变化。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压缩的概念,压缩就是物质的量不变化,但体积缩小了。
这也为下一节课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质做好了铺垫。在这里学生认识了在密闭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那压缩的空气有什么性质呢,由于学生还不知道弹力和弹性的概念。所以老师的引导很重要。这里不仅仅要重视感觉更要注意观察松开手后塑料袋的变化。
弹性绝不是压上去软软的感觉,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松开后,塑料袋有个小坑,手松开之后这个小坑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感受到压得越用力“弹”的越快。
接着我们可以提供了2个篮球,从外形看上去完全一样,但一种充气不足,一种充气很足。让同学去比赛拍一拍。
通过拍一拍,数一数,同学们会发现其中的一个篮球不容易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到是由于拍的方法和力气大小不同。
此时可做一个补充实验,拍得少的和拍得多的换一个球再拍一拍。同学们会发现,换了球之后,刚才拍得多的同学反而拍得少了,由此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拍得多少与人没有关系,关键是球的问题。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学生会意识到其中一个篮球里面充气不足,另一篮球里充了很多的空气。
让学生亲自动手给不足的篮充足气,体验空气被压缩的过程。从而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板书:
可以被压缩,压缩有弹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 1 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空气的性质 说课稿。一 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空气的性质 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的第一课,属于内容标准中 地球与宇宙 里的 空气 范畴,也是引导学生 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针对我们这次教学活动,我只是让学生先对空气作一个初步的认识,如何利用多种方法证明空...
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说课稿。一说教材。一 教材划分析。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 声音 单元中的第四课内容。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探索了多种物体的振动情况,并研究了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问题。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
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分类 说课稿。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杨建香。2016年10月。分类 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科学 分类 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分类 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排序与分类 的第二课。本单元属于小学科学 中有关专门进行技能训练的单元,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