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作者: (1232—1298),字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答案:武林旧事周密公谨宋。
四、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雷霆( )震hàn( )激射京尹( )艨艟。
乘骑弄旗(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为火所fén( )善泅者( )sù( 迎而上
鲸波万仞( )罗绮溢目( )倍穹常时( )
僦赁看幕。答案:tíng 撼 yǐn méng chōng jì lǚ shū gě 焚 qiú 溯
rèn qǐ qióng jiù lìn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天下之伟观也( )2、方其远出( )
3、仅如银线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5、吞天沃日6、艨艟数百( )
7、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9、一舸无迹10、皆披发文身( )
11、溯迎而上12、珠翠罗绮溢目( )
13、皆倍穹常时( )14、僦赁看幕( )
答案:1、景象2、当---的时候3、几乎、将近4、连接着天。
5、用水淋洗6、战船7、穷尽8、马;舞动;树立、举9、船10、动词,画着文彩11、逆流而上12、满眼13、高14、均是租用的意思。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7、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8、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9、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10、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答案:1、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2、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
3、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
4、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
5、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
6、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7、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
8、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9、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10、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四)、 词类活用。
1、天下之伟观也。
2、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3、皆披发文身。
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答案:1、观:动词作名词,译为:景象。
2、骑:动词作名词,马。
3、文:名词作动词,刺花纹、画文彩。
4、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个方面,突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美。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
4、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5、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
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课文分析。1、 第一段首尾两句在全文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首:总括全文,点名题旨尾:对上文概括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2. 第一段从形,色,声,势四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3. 第一段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各举一例。
比喻:仅如银线
夸张:吞天沃日
4. 引用杨诚斋的诗的作用是什么?
首尾呼应,进一步说明涨潮时的宏伟景象,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5.第二段主要描写( 水军演习)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戏活动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动静相生)的写法。
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做了铺垫。
6. 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勇猛,矫健,灵活)等特征。(旗尾略不沾湿)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秒的称颂和赞叹。
7.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是(观潮之热闹场面)属于侧面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作用:衬托江水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方其远出海门每岁京尹。
为火所焚四马塞途。
2.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
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
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九)1.⑴当……时 ⑵年 ⑶烧 ⑷堵塞 4.⑴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⑵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 )雷霆( )艨艟奔腾( )
乘骑(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罗绮( )倍穹( )僦赁。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方其远出海门吞天沃日( )
则一舸无迹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倏尔黄烟四起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 )发( )身,手( )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 )而上,( 于鲸波万仞中,(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翻译下列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 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2 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3 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教学难点。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
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
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 方 倏尔 略 逝 文 溯迎 溢目 江干 等词语。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一课时。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 被前人称为 壮观天下无 的世界第一大涌潮 钱江...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 新版 新人教版
28 观潮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 横贯 天下奇观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涨 等词语及比喻句。2.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领会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