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知识结构归纳

发布 2023-01-04 07:13:28 阅读 9882

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产生:物体振动。

需要介质。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也叫声波。

影响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计算公式:

接收:人耳结构和骨传导。

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特性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频率范围:20-20000hz

乐音:律好听的声音。

概念: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2.凡是音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都是噪音(环境保护)

0db为听觉下限。

90db以上损害健康。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次声能量很高的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应用:测**。

定义:频率高于20hz的声波。

超声信息方面。

应用。能量方面。

第二章光现象。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应用:激光准直、小空成像、影子的形成、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光在其他介质(液体、固体)中的速度。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镜面反射: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依然是平行光。

漫反射:平行光经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后将射向四面八方,遵循反射定律。

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1.成虚像2.物体和像大小相等3.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例如:投影仪上的平面镜。

凹面镜:会聚光线应用:太阳灶、照明灯罩。

凸面镜:发散光线应用:后视镜。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空气中的角较大。

4.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特点:热作用强,可携带信息。

应用:遥控、成像、自动控制。

特点:生理作用强、有荧光效应。

应用:灭菌、防伪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几个常用物理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

光学性质: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

光学性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f2f

u=f,不成像。

u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f放大镜:u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结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原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睛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睛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f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u物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u

第四章物态变化。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把。

100度与0度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等份就为1℃.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物质的热胀冷缩。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之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要等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且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的表面相平。

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

量程及分度值:量程35-42℃,分度值0.1℃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个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前先甩两下,可离待测物体读数。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

规律:吸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加热。

非晶体熔化: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吸放热:熔化吸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规律:放热,但温度不变。

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非晶体凝固: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吸放热:凝固放热。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1.液体的表面积2.液体的温度3.空气的流速。

定义:在沸点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加热。

吸放热:汽化吸热。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吸放热:液化放热。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放热:升华吸热。

应用实例:人工降雨、樟脑球变小。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吸放热:凝华放热。

应用实例:霜,雪,冰雹的形成。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正电荷:负电荷:

相互作用规律:1制成验电器)2.

电荷量符号: 单位:

画电路图的方法与技巧。

画电路图的题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看实物图画电路图,②看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③根据要求设计电路,④识别错误电路。一般考试就以上四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一、 看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看图,图看不明白,就做不好图。中考内部有个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是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到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的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止。

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

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分”字,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合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那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

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

二、 看电路图连接实物元件图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

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干路中有无开关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

连接电流表时要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三、 根据要求设计电路方法:首先读题、审题、明确电路种类,(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电路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 识别错误电路方法: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①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②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③是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掌门1对1 一 力 1 力的定义 1 定义 力是的作用 2 说明 定义中的 作用 是推 拉 提 吊 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 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至少有 个物体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施力的...

八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结构

八年级政治下册各课知识结构 第一课珍爱生命。生命的特点 是神奇的,是珍贵的。珍爱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1 是独特的,只有一次 不可重复 是有限的。2 拥有健康的生命,是我们学习 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前提。珍爱生命认识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同时又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1 需要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关注生命安全。如何...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结构分析

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材分析。节次。内容。知识点。教学重难点。实验。课后练习。一。电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 u 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 伏特 伏。1kv 103v 106mv 电压表的使用 连接方法 读数。电压表的使用。1 比较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演示实验 2 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