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实验仪器和操作 2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2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2
四、酒精灯的使用 3
五、洗涤仪器 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6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8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9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1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2
第九单元、溶液 13
第十单元、酸碱盐 14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
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七、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
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化学知识结构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离子键。第三节化学键非极性键。共价键。极性键。练习题 下列关于铷 rr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 第i a族b,氢氧化铷是弱碱。c,在钠 钾 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 物质的组成。2 物质的分类。3 分散系。4 物质的表示方法。知识结构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2 化学反应的分类。3 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知识结构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知识结构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结构 电解质溶液。知识结构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结构
第九单元溶液。1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溶质 一种或几种 固 液 气。2 组成。溶剂 一种 液,一般为水 均一性 各处的性质相同 溶 3 性质 液稳定性 只要温度 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吸热 如nh4no3 4 溶解时的热现象温度不变 如nacl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