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设计。
一、教学课题朱自清的《背影》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2024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
内容分析:全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对几年前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情景的叙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情,是感受亲情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背影》是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代表课文之一,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爱”的博大力量。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忽视父母对我们的爱,课文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化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可以更舍身处地了解自己的父母。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教学准备:录音机 、《背影》朗读磁带。
三、教学方法。
找好切入,立足文本,触摸语言,感受人物。
1、本文的语言平实、质朴、易懂,教师可以牢牢抓住文章语言上的这一特色,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层层铺开,在咬文嚼字中品味细节,透晰人物形象,感受浓浓亲情。
2、品味美文,同题赏析,情感延伸,深化主题。
好文章可以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憾。在感受来自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形象之后,借助这种“爱”的氛围,教师准备好三毛的同题文章《背影》,继续让学生在比较赏析中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而更进一步感受来自于父母最真切的爱。
本教案的设置分为两大板块:课文学习和主题语文阅读两大部分。
四、教学思路:
课内学习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导入新课—目标展示—作者简介—前提测评—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赏读**,合作交流—品味细节,感受深情—生活链接,情感迁移—练习巩固,感情升华这几项。。
内容包括:主题讨论和阅读练习两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优美的**缓缓想起,想必同学们都不会感到陌生。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二)目标展示。
同学们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者简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朱自清的介绍,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2024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2024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2024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2024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024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2024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2024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2024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四)前提测评。
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交卸( xiè )差使( chāi ) 奔丧( sāng ) 簌簌( sù )
狼藉( jí )踌躇(chóngchú )迂腐( yū )琐屑(suǒ xiè )
拭干(shì) 蹒跚(pán shān ) 颓唐( tuí )举箸( zhù )
下面我们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想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向我们传达的感情,我觉得第一步应该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下面同学们就根据问题的提示,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去朗读一下文章,希望你能成为那个满载而归的人。)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时的背景如何?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3、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1> 惦记背影 (思念父亲)
2> 刻画背影 (望父买橘)
3> 惜别背影 (父子分手)
4> 再现背影 (别后怀念)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背影都牵动着作者情感的脉搏,在文中起到了很好的线索作用,即“背影作线,贯串始终”,咱们平时在写文章时可以学习运用这种写法来表现中心。)
背影作线,贯串始终)
六)赏读**,合作交流:望父买橘。
1、赏读这一部分,根据提示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分析、体会这浓浓的父子深情。
提示:1)感情基调的把握。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如: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
2)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段是通是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用的好,因为……)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
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
参考性答案:
1)感情基调的把握(舒缓、深沉)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感情,教师给学生展示“望父习橘”这个片段的**朗读。
2)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①“蹒跚”、“探”、“攀”、“缩”、“倾”写出了父亲步履维艰、行动不便。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根据对前面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当时父亲面对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现状,外貌描写中提到的“黑”、“深青”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这一点。说明他的境遇极为糟糕。在如此情况之下父亲还亲自来送我,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朴实的爱。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
如:①父亲给我买橘回来“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加上身体又不好,而为了消除儿子心中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和满足。
以前对于父亲的表现,我心里曾经暗笑他迂(第五段),而此时此刻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面对父亲为我做出的这一切,我被他深深的爱子之情感动了,是感动的泪。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其实在文中不止提到“我”的一次流泪,同学们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流泪”,这里的泪又该如何理解呢?
: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面对家庭的不幸,我流出了悲哀的泪水)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离别时面对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想起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为我做出的一切,我不禁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现在同学们再满怀深情地把“望父买橘”这一情节集体朗读一遍,注意感情的把握。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咱们再来品味这样一个细节。
七)品味细节,感受深情。
父亲去车站给儿子送行的过程中说过几句话,找出来细细品味它们所传达出的感情。
同桌可以互相帮着分析一下,看看谁的分析更合理一些)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不要紧”是就他自己而言,再忙也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就儿子而言,别人去送难以放心,还是自己去好。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父亲爱儿子,远远超过了爱护自己。)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怕儿子车上口渴,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担心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关心儿子旅途是否平安,要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在父亲的眼中,儿子永远都是个孩子,父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简短朴实的话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对孩子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情感。)
通过父亲对儿子一点一滴的付出,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疼爱儿子的;同样,通过体会儿子那眼中流出的泪水,我们也能体会到儿子是怜爱父亲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他们之间浓浓的父子之情。这也就是文章主题所在。)
八)生活链接,情感迁移。
联系实际想一想,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何尝又不是这样做的呢?而更多时候我们内心所反馈出的却是对父母行为的一种排斥和厌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
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变化的爸爸》
4岁:我爸无所不能 。
5岁:我爸无所不知 。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2岁:喔,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 。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2019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朱自清 背影 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 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 背影 3 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 望父买橘。2 情境教学。一 导入。本文作者是朱自清。春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
问题设计 一 整体感知。1.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那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我 父亲 我和父亲之间还是家庭困难?3.背影 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 父爱 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 父爱 这一主题的?4.本...
八年级语文评课稿 朱自清《背影》
一 仪态。中该教师穿着得体,较好的注意到仪容仪表,仪态端庄稳重,但不难看出,在课堂的开始部分,教师仍然是有点紧张,出现了几次的口误。有点小遗憾的是,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表情不够丰富,特别是缺少了作为语文教师的标志性表情 微笑 个人认为 由此就缺少了亲和力。二 眼神。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