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物理课堂笔记

发布 2022-12-30 18:08:28 阅读 7415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等等)

2、刻度尺的使用。

1)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程度)、零刻度线(测量起点)

2)放置:放平、放正,有刻度的边紧贴被测物体。

3)测量:视线垂直尺面,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记录:数字和单位。

3、测量的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例如:某人的身高为1.756m,准确值是1.75m,估读值是0.006m

4、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数代表的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如上面例子中,倒数第二位数字5代表的单位是cm,则用的刻度尺分度值就是1cm。

5、时间的测量——计时器(手表、钟表、秒表、沙漏、日晷等)

1) 实验室常用停表,即秒表。

2)指针式停表小表盘为分钟,大表盘为秒钟。

6、误差和错误。

(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由于使用错误的测量工具、方法等产生的差异叫错误。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但错误却可以避免。

7、特殊的测量。

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单摆的周期等。

替代法:乒乓球的直径、地图中弯曲路线的长度等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不要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者选择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4、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补充:两个物体,选择甲作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那么选乙作为参照物,甲也一定是静止的。

若选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那么选乙为参照物,甲也一定是运动的!

第一章机械运动。

1.3 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包括快慢(速度)和方向。

物体的快慢和方向有任何一个改变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否则就说运动状态不变。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

比较百米运动员成绩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

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的速度。

公式: 主单位:v——速度——米/秒(m/s);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常用单位:v——速度——千米/时(km/h);

s——路程——千米(km);

t——时间——小时(h)。

1m/s=3.6km/h

1m/s的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时间为1s,物体运动的距离为1m。)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km/h)做速度的单位。

4、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实际中没有标准的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使解题方便。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因为速度保持不变,因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5、图象:(在某些题中,物体是匀速运动,但不是直线运动。做题时要加以注意。)

6、 变速运动。

定义: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当t1=t2时,;当s1=s2时,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在某段运动时的总路程除以运动的总时间。

第一章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建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

2、平均速度的测量。

工具:刻度尺、停表。

3、实验目的:

(1)熟练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

4、实验设计:

步骤:(1)装置好斜面,测量出s1和s2,并记录;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到达中点和底端的时间t1、t2。

(3)利用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前半段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并记录。

5、分析论证: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第二章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任何物体均可以作为声源。

3.说话唱歌的声源———声带。

风声的声源———空气。

管乐器的声源———内部空气柱。

弦乐器声源———琴弦等等。

4.声音的传播不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6.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传播速度还受温度的影响。

7.在15℃时空气的传声速度为340m/s。

8.声音从声源处向各个方向传播,若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9.当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到达人耳,即可听出两次声音。

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即可得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17m才可以听到回声效果。

10.教室里距离小于17m,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比旷野里宏亮。

第二章声现象。

2.2 声音的特性。

描述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 音调——声音的高低。

1)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赫兹”(hz)。(如每秒振动10次,频率为10hz)

3) 人耳能接收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大象、鲸、**、海啸、台风、核**等。

超声波:蝙蝠、海豚等等。

4) 每个物体振动时的频率是不变的,叫做固有频率。

5) 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发声体,一个发生,附近的另一个会跟着自动发声,叫做共振(共鸣)

2.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音量就指响度)

1)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振幅:发声体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单位:米(m)。

6) 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原因是声音在传播中。

有消耗而衰减。

7) 喇叭、听诊器、耳朵的形状均为喇叭状,就是为了使声音集中。

在一个方向,增大响度。

3.音色——声音的特征、特色,又叫音品。

1)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2)利用音色可以鉴别物质、区别乐器、人声等,工人可以分辨机器好坏,挑选瓷器、西瓜等等。

3)青少年要保护声带,不吸烟饮酒。

第二章声现象。

2.3 声的利用。

一、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人耳的构造及作用:

1 外耳廓(收集声音);

2 鼓膜(感受声音振动);

3 听小骨及其它附属组织**化声音振动为生物电信号)

4 听觉神经(传递声音信号到大脑)

2. 两种耳聋: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3. 我们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空气或者骨传来的。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传声时间有先后,大脑通过时间差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5. 立体声广播就利用了双耳效应。

二、 声音的波形。

1、 声波类似水波,也有波形,如图。

观察右面四个声波的波形图,我们可以发现:

甲、乙两个声音的音调相同(频率相同)

乙、丙两个声音的响度一样(振幅相同)

丁是噪声的波形图(振动无规律)

三、 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1 医生的听诊。

2 判断瓷器的好坏。

3 医生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4 铁路工人用小铁锤敲击铁轨判断故障。

5 人、动物等之间的声音交流。

6 挑选西瓜的生熟。

7 蝙蝠、海豚的回声定位,仿生学制造雷达(电磁波)、声纳(声波)

8 台风、海啸等发出的次声波帮助我们预知灾害。

9 超声探伤仪。

四、 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

1 超声波击碎身体结石。

2 超声波洁牙。

3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精密仪器。

4 医用雾化机、超声波加湿器。

5 声波**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低于0℃的读作“零下”或者“负”

国际单位:开尔文(k)

温度下限-273℃定位0k,每一摄氏度为1k。

关系:t=t+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内盛水银、煤油、酒精或甲苯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三章物态变化。

3.2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食盐、石英、奈、水晶、明矾、石墨、金属等。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塑料、橡胶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堂笔记

物理1 4章笔记。第一章打开物理的大门。科学 的主要要素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5 分析论证 6 评估 7 交流与合作。经典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伽利略。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牛顿。著名天文学家 自然科...

苏科版 八年级 下 物理课堂笔记

6.1 物体的质量。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常用字母m表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单位 1 国际单位 千克 kg 2 其他常用单位 吨 t1t 1000kg 克 g1g 1 10 3kg 毫克 mg 1mg 1 10 6kg 1kg 0.001 t 1000 g 1 106mg 3...

人教版八年级 上 物理课后笔记

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 sound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medium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一般地,v固体 v液体 v气体 v真空。真空中的声速为0m s 4.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物理学中称它为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