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集训

发布 2022-12-26 20:21:28 阅读 4074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集训。

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急湍甚箭(急流)

2.负势竞上(凭借)

3.泉水激石(冲击,拍打)

4.好鸟相鸣(美丽的)

5.期在必醉(希望,愿望)

6.环堵萧然(周围都是土墙)

7.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8.执策而临之(鞭子)

9.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11.从流飘荡(随着)

1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买,得到)

13.援疑质理(提出)

14.走送之(跑)

15.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16.夫能不以游堕事(耽误)

17.此乐何极(穷尽)

18.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19.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交游)

20.日光下澈(深深地透过)

21.主人日再食(每天)

2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2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

25.连月不开(放晴)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互相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2.亲旧知其如此(旧交,旧友)

3.腰白玉之环(腰佩)

4.斗折蛇形(像北斗星一样)

5.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7.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8.名之者谁(给……命名)

9.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10.泉而茗者(用泉水煮)(煮茶)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归:(1)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2.道:(1)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2)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3)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3.极:(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到达)

2)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4.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7.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1.安求其能千里也(难道)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兼词,于之,向他)

3.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于是)

4.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5.在乎山水之间也(同“于”)

6.以:(1)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2)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3)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4)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把)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

七)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食量喂养它。__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__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林,碧绿的藤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曳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__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7.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__

二、考点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游鱼)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理解填空。

本文从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5.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所以会有“乐”,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流露出来。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古仁人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云归而岩穴暝。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如土石何。

2.选文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中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复习。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 蝉则千转不穷 答案 转 通 啭 叫。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 反 通 返 返回3 才美不外见 答案 见 通 现 表现出来4 四支僵劲不能动 答案 支...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翻译 那一座座高山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概括每段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找出中心句并分析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哪句最能体现?水和山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试举例分析作用。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总写富春江全貌句。从 西 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怀?2段最后一句与 三峡 中异曲同工之妙句子。3段中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