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材料20 1 1平均数说课材料

发布 2022-12-26 18:47:28 阅读 8324

20.1.1平均数。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阐述: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性较强的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教学难点:平均数的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算。二、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算术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

协作的能力;

教学思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

力,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联系。

解决问题:1、通过经历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分组活动探索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

索性和创造性。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

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三、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知。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见课件)首先由学生的平均成绩、平均年龄引入,复习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接着,我将以课本136页的问题一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分析问题发现新知。

在学生计算出以上问题的平均数后,小组讨论研究,看谁做的对,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后,老师提问,然后引导对比分析以上两个问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讨论归纳出算数平均数的概念。

环节三:结合实际探索新知以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很贴近实际的耕地问题,第一问设计很简单,用算术平均数易求,接着出示第二问,给每个数赋上“权”,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而讨论归纳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环节四:实例**培养能力。

接着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很贴近实际的应聘问题,给每个数赋上“权”,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环节五:探索延伸解决问题。

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环节六: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⑵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确定方法。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环节七:分层作业能力升华。

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确定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其中包括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这样也充分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本节课使用多**教学平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我采用了**式的教学方法,整个**式学习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指导。

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概念、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3.教学手段。

运用多**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直观演示,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实例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构建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几渗透。本节课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的教学方法,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教学内容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 知识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时候,将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除。2 两个单项式相除时,不要漏掉前面的符号。3 两个相同,但不等于0的单项式相除,结果为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

单元备课材料八年级数学下

奈曼旗土城子中学2014 2015学年度下学期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单元备课材料。单元名称任课教师。第十九章于淑贤。单元主题授课时间。一次函数。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1.结合实例,了解常量 变量的意义和函数的概念,体会 变化与对应 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列表法 解析式法和图象法...

八年级数学下单元备课材料

奈曼旗土城子中学2014 2015学年度下学期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单元备课材料。单元名称任课教师单元教学目标。第十八章于淑贤。单元主题授课时间。平行四边形。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性质和判定。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3.探索并了解矩形 菱形 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