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发布 2022-12-24 14:58:28 阅读 9007

1、平行主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一个透镜有两个___

2、如果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光线。

3、小林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后10cm处得到一个最清晰的亮斑,接着他用烛焰作物体,在光屏上得到了和烛焰等大的像,此时,烛焰距光屏___cm。

4、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光屏上没有像,需要重新调整光屏位置才能有像呈现在光屏上-1e

6、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抽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7、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板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是 (

a、像没有了 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c、像比原来变暗了 d、像与原来没变化。

8、用一直径为20cm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光轴的光屏,光屏上显现出一个直径是10cm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a、10cm b、20cmc、30cmd、无法确定。

9、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10、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1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lo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l2、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t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3、如右下图所示,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光轴,ab是垂直主轴的光源,p是垂直于主光轴的光屏,当光源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p上 (

a、总能得到缩小的像 b、总能得到放大的像。

c、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

d、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和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同步创新训练。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成的像是立的,大小与物体。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时不成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一些。

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的。

4.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

5.如图3—27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图3—27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6.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7.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图3—28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8.小华有三个同样的凸透镜,把其中一个做了照相机模型,把其中另一个做了一台投影仪,还有一个做放大镜用,三个凸透镜的焦距都是20 cm.小华用照相机模型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用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昆虫。

方框中提供了几个长度数据,选择合理的长度和左边的有关距离用线连起来。不需要的数据可以空着。

生活中的透镜:

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

2、 照相机成的是像;投影仪成的是像。

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像。

4、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bcd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

第四章第五节科学 凸透镜成像教案。课题科学 凸透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通过实验培养对数据的初步分析现象的能力方法。课型。新授。由上节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初步培养对 结果进行交流 评价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难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环节。教师调控物距小于焦...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

科学 凸透镜成像 课题 科学 凸透镜成像。教材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是一节集物理现象 物理概...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

第五节 科学 凸透镜成像 说课。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涉及的概念 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 涉及的定律 光的折射 本章有两大特点 综合性 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概念性很清晰,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