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发布 2022-12-20 14:10:28 阅读 4136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蕾工作单位:信阳市九中春华分校学科:初中物理。

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第1节力授课人:周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力"字词语有多少呢?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

力不从心、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欣赏押加**,让并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

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新课教学1、力的定义。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感受力的出现。结合刚才的感受和实验,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力出现的场景,以及课本上的图12.4-2,完成右上表。

师引导学生举出事例,尽量效果各不相同。教师讲解一个小故事:张飞与关羽比力气。师生分析共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分析强调: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的出现最少的有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分别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是同时存在的。我们通常将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从黑板的例子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生练习)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必须接触吗?不一定。

磁铁吸引铁钉。苹果会落到地面上。用钢笔与头发摩擦后将钢笔接近小纸屑,发现还没有接触,小纸屑就被钢笔吸引上了。)

师:很好,这位同学所举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时候,可以不直接接触。

人。脚头人。

推踢顶提。车球球水。

2、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二: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拉健身拉力器。(演示)同学们注意观察,拉力器中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刚才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的长度也伸长了。这些情况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

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在踢足球时,足球的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怎样改变?活动三:怎样使小车完成以下运动?

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运动方向改变、由慢到快、由快到慢)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总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看到力的效果在改变时,有时却不一样,如脚踢球后,球速有时是不一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大小的。3、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活动四:体会力的大小。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4、力的三要素。

活动五: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推凳子:①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凳子中间,向不同方向推凳子②用不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凳子③用同样的力,向同样的方向,分别在凳子上方和下方推凳子。

三次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师生分析:可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学生讨论: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哪端易于把螺母拧紧?台球比赛选手主要靠改变什么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

师: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请大家阅读课本看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

试试看:在右图中画出用5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怎样画?小组讨论。

(选一个同学黑板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画力的示意图方法:

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我们为刚才xx同学的优秀表现鼓掌鼓励一下!

大家鼓掌时两只手感觉怎样?两只手都感到疼,为什么呢?看图12.4-4和12.4-5,你能得出什么?

师生讨论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讲解:这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是同时产生的。三、小结知识要点。

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谁来总结一下呢?学生总结。

师依据板书再次提高总结:物理**于生活,同样生活也离不开物理,大家用我们本节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生活现象吧!相信大家一定行。

四、检测展评。

1.力是。2.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__力,力的作用效果是。

3.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作用效果是4.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

5.下列实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紧急刹车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6、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多选)a、小朋友在荡秋千b、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c、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向前滑动的汽车d、停靠在路旁的自行车7.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手竖直向上托一本书的力的示意图。

2)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拉木箱的力的示意图。五、分类作业:1.复习本节知识要点。2.完成本节习题。3.预习下一节。

4.拓展作业: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设计】7.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速度。

运动方向3.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反思。

第一节力这节课是初中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下章的压强和浮力等内容构成了初中物理的力学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完声学、光学等内容后,对初中物理的学习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即从实验入手---然后总结规律---最后落实到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力求能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的设计一:从有趣的物理学知识中引出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力学的神奇。首先**了押加**,让并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

然后请同学们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感受力的出现,给学生一个实验的空间,把学生引入力学知识的海洋,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探索,教给学生游泳,而不是简单的递给学生一个救生圈。

二.结合刚才的感受和实验,再结合**中的一些力出现的场景,总结简单的力学知识,总结归纳出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同时前两个问题的提出也为下面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埋下伏笔。

然后紧跟两个问题:1,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2,是不是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两个问题的解决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个问题通过。

阅读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张飞要与关羽比力气,他提出:谁能把自己提起来,谁的力气就大。说罢,他用双手紧抓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

尽管他使出了最大的力气,憋得满脸黑紫,甚至把头发都拔掉了一大把,结果还是不能使自己离开地面。)来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的理解如果展开应该是内力相互抵消的原因,但是这里就事论事,只要求学生解决--是不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读完会心一笑,不需要老师再多说什么就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化难为易,让问题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往往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用的是实验**法,也是物理课上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给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例如:磁铁吸引铁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用钢笔与头发摩擦后将钢笔接近小纸屑,发现还没有接触,小纸屑就被钢笔吸引上了。

三.通过观察**讲解力的作用特点,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特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滑板上的人推墙**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紧接着提出问题:

人走路的时候为什么是向后蹬地?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等都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特点。2.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条,这里做了细化。先通过踢足球的**让学生总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然后通过放大的**让学生看到,在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同时也在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反思一下,感觉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得有失。

比较好的一点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形。

变我们看不见?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酒瓶的形变可以用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来放大,继而联系前面声学中的几个实验,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研究思想—转化法。不成功的一点是,对运动状态改变的总结上,没有及时归纳运动状态不变的两种情况。

这个知识点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会用到,如果在这里提前总结出来其实就等于减少了下一节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身实验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为以后力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应用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班别 姓名 学号 考纲 1 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二力平衡及其条件。4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5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6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及其辨别。7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简单的计算。8 惯性,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9 测物...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讲义

学习 好资料。第一章力。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 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力的相互作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力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运动状态。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弹力。弹簧测力计 原理 构造 使用方法。施力物体 地球。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练习

八年级物理 力 同步练习。姓名 汪申奥时间 2015.1.2 一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1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2.在图2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图2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a 5n b 50n c 5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