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班别: 姓名: 学号:
考纲:1、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二力平衡及其条件。
4、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6、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及其辨别。
7、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简单的计算。
8、惯性,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9、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知识点: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
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a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
b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计算公式变形。
d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
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
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中。
解:**设计如下:
三、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作业。作业一 怎样描述运动 班别姓名 1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中用 沦 和 出 两个字对日 月的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 那么他所描写的这两个运动,分别以为参照物。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成功发 神舟九号飞船,并搭载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的,以其中...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检测
三穗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检测。班级序号姓名。一 单项选择 将答案序号填入相应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电流 电压和电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用 i 表示,它的单位有a ma和 a b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 u 表示,单位有v kv mv c 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授课人 周蕾工作单位 信阳市九中春华分校学科 初中物理。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第七章第1节力授课人 周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了解物体间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