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案

发布 2022-12-20 12:37:28 阅读 1590

目录。第一单元 - 1 -

一、七律·长征 - 1 -

二、长征组歌两首 - 3 -

三、老山界 - 5 -

四、草 - 7 -

五、长征节选 - 8 -

第二单元 - 9 -

六、枣核 - 9 -

七、最后一课 - 12 -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 15 -

九、古诗四首 - 18 -

十、晏子使楚 - 22 -

第三单元 - 24 -

十。一、背影 - 24 -

十。二、甜甜的泥土 - 27 -

十。三、人琴俱亡 - 30 -

十。四、我的母亲 - 32 -

十。五、父母的心 - 35 -

第四单元 - 39 -

十。六、小石潭记 - 39 -

十。七、记承天寺夜游 - 45 -

十。八、蓝蓝的威尼斯 - 52 -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 54 -

二。十、阿里山纪行 - 56 -

第五单元 - 59 -

二。十一、苏州园林 - 59 -

二。十二、都市精灵 - 61 -

二。十三、幽径悲剧 - 63 -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 65 -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 68 -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教学目的】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1、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用兵如神的。

2、过雪山草地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这两首歌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给人以思想上的熏陶和激励,教读时宜设计相关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读、思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这两首歌词艺术特色相似,在教读第一首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自行鉴赏分析第二首,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讨论、演讲。

教具准备】: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课件,或以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

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

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由长征电影制成的多**课件导入新课。

二、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三、学习第一首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由学生朗读,教师导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词蕴含的感情。

2、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领会文章深意:

1)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天如水来,水似银”一句有什么作用?

3)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4)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5)本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3、读课文,欣赏长征组歌第四乐章,结合歌词学习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略***用兵如神的军马艺术。

4、齐声朗诵课文。

5、小结:这首词描写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学生自己鉴赏分析第二首诗:

1、思考题:

1)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加以渲染?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体会其含义。

3)试向你的同桌推荐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3、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小结。

五、讨论题: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项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板书设计:四渡赤水出奇兵。

反面条件:自然环境严酷四渡赤水、飞渡乌江。

军事处境艰难战斗情况威逼贵阳、佯攻昆明。

正面条件:人民支持拥戴巧渡金沙江。

根本条件:***用兵如神取得战略转移中的大胜利。

设计思路】老山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作者***(1960—1996)在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以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进行记叙描写,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写法新颖,很适合中学生学习。

根据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及其表现中心思想的手法,在教学时,应将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进行叙事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将体味红军乐观顽强的精神、学习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一 古诗词。春。望。过零丁洋。唐 杜甫。南宋 文天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背影 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一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看过电影 妈妈再爱我一次 的不,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的。母亲 妈妈,这是世界上最神圣 最辉煌的称呼!那么,我们的父亲如何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 背影 就是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二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下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琴俱亡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 虚词在文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 世说新语 在中国 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 人琴俱亡 之中,初具的 艺术特色。3 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教学重难点 1 世说新语 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