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在课堂上师生要互教互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八年级地理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结合**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运用**材料分析黄土成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整治理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2.运用**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3.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结合**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如何拯救黄土高坡的生态环境。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展示。
讲解: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性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文化景观。
一、文明的摇篮。
读6.25,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小结: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讲解: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提问: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2、悠久的历史文化。
3、众多的名胜古迹。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6.26 6.27体会地理环境对民风民俗的影响。
二、风吹出来的高原。
过渡:提问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
讲解: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
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小结:1、形成。
**展示:各种黄土地貌。
小结:2、地貌。
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各种黄土地貌的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之一,结合教材图6.3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小结1、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②地表裸露③夏季降水、坡陡。
2)人为原因:
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承转水土流失又造成了哪些后果呢。
小结:后果。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通过实验比较有力说明问题。
四、水土保持。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措施。
小结: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教师强调重难点。
小组讨论水土流失的后果完成活动题结合教材,30页“活动”题的**资料,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兴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加深印象。
课后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1.黄土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
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
2.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教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 及其特点,分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四个端点,并能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3 能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出我国东部濒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 1 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重点 1 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 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
八年级地理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同步复习。本章考点 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1 主要地形 地形区,主要城市。2 农业生产特点 粮食作物 气候 兴修水利 防治水患。3 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南方地区。1 气候 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 灾害防治的关系。2 丰富的有色金属,考查矿产名称及分布。3 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