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纲

发布 2022-12-16 14:44:28 阅读 9413

《岳阳楼记》

1.重点字词拼写。

2.重点翻译句子。

(1)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嘱托我写篇文章来技术这件事。

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满目凄凉冷落的景象,感伤到极点而悲痛万分的心情了。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警影趁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翻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样的乐趣**有穷尽!

(5)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望,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有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却,端着酒当着风,那种高兴之极的心情。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不因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3.重点问题解释。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答:“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不同的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和“喜”两种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指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好坏的影响,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课文最后写“微斯人,吾谁与归”有何用意?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答:表达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4.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文言知识。

通假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 ,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嘱咐。

醉翁亭记》1.重点字词的拼写。

2.重点翻译句子。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是醉翁亭。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酒上,而是在于山水之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的,这是山里四季不同的景色。

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民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这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3.重点问题解释。

(1)“乐”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综观全文,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

答: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

酣之乐“,因有“山肴野蔌”,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请写出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答:水落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4. 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样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动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满井游记》1.重点翻译句子。

(1)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翻译: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2)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翻译: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3)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翻译:才知道城郊田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情况。

2.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游记细腻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的初春美好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了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

一、文学常识。

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著有《永州八记》。

2、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

3、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自号曰“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集》。

4、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袁宗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5、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6、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仙”。

7、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8、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9、 龚自珍,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10、“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课文重点识记、理解内容。

小石潭记》1.重点字词拼写。

2.重点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翻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转过来路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低,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高峻的山崖。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翻译: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又向远方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向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那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

5)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面被竹子树林环抱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清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重点问题解释。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石潭的?

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答: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清悲凉。

(3)课文第四自然段肇中描写潭中气氛,哪一句突出了小石潭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看似矛盾,该如何理解?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流露出来了。

4.文章的中心思想:本篇游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优美清静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贬官时以后短时的山水之乐,长时的孤凄悲凉的心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醉翁亭记 2 生字。环滁 ch 林壑 h 琅琊 l ng y 饮少辄醉 zh 岩穴瞑 m ng 伛偻 y l 酒洌 li 山肴野蔌 s 觥筹 g ng ch u 射者中 zh ng 弈者胜 y 颓然 tu 阴翳 y 3 重点解词。环滁 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负者...

思品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鲁教版八年级思品 下 第六单元复习提纲。学习目标 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问题简答 1 大自然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 1 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2 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3 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总之,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八上 三峡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散文家 1 文学常识 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散文家 三峡 一文出自 水经注 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2 重点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略 完全 全部 同 缺 空缺。重岩叠嶂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