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
预习设计。习谦中心学校:杨泽俏。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四日。
八年级上册物理预习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大战无声音)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密度有关,与频率无关。
四)回声。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s=vt)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利用:测定海底深度、与冰山或潜艇的距离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的构造。
外耳:耳廓、外耳道、耳垂。
中耳:鼓膜、听小骨、半规管、鼓室、前庭。
内耳:耳蜗、咽鼓管。
二)人的听觉过程。
1、声源→介质→人耳。
2、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三)骨传声。
1、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四)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第三节乐音及三个特征。
一)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二)乐音及三个特征。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2)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有伴有次声波产生。
3)人能发出的声音范围:85hz到1100hz。
女子说话:272hz到553hz。
男子说话:95hz到142hz。
4)声速与频率无关。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噪声的**。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三)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2、保护听力:≤90 db
保证工作、学习:≤70 db
保证休息和睡眠:≤50 db
四)噪声的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消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音)、在人耳处减弱(隔音)。
第五节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一)声与信息。
1、蝙蝠的回声定位器是精确的导航仪器。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声呐。
2、利用声传递信息:声呐探测鱼群位置、海底深度、海中暗礁、潜艇位置等;医疗上用b超检查**病人疾病。
二)声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类。
1)按**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2)按是否具有发热特性分为:发热光源和冷光源。
3)按光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发光的电灯)和平行光源(手电筒的光)。
二)光的传播。
1、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2)影子的形成;(3)日食月食的形成;(4)小孔成像(倒立)。
三)光的速度。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25×108m/s);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108m/s)。
2、光速与声速比较。
光:一般情况下,v固声: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来说,介质的密度越小,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大,而声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小。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2km。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二)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反射的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平整光滑的面,能把平行入射的光线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叫镜面反射。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凸凹不平的面会把平行入射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出,叫漫反射。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任何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时,镜子里都会有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叫平面镜成像。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大小相等。③像、物分居平面镜两侧。④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⑤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2、成像(如:穿衣镜)。
四)平面镜成像作图。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作出物体的两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2)反向延长反射光线,交于一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1)作出物体的垂线。
2)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取相等的距离。
五)凸面镜和凹面镜。
1、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叫球面镜。
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焦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3、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凸面镜。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4、球面镜应用。
1)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2)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射镜。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一)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定律归结为: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三)折射现象。
1、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2、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色散。1、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白色。
红绿为黄,但黄色不分解为红绿。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黑色。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物体能反射一切色光。
4、黑色物体能吸收一切色光。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一)红外线(1012hz-5×1014hz)
1、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具有热效应,这里具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叫红外线。
2、应用:1)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
2)红外线照相,有助于诊断疾病。
3)红外线夜视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
4)利用红外线遥控电视。
5)用红外线烤箱烤食品。
6)用红外线取暖。
3、作用:红外线有强热作用、强穿透能力等作用。
二)紫外线(7.5×1014hz-5×1016hz)
1、在光谱紫端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主要**于太阳,被臭氧层吸收。
2、应用:1)合成维生素d。
2)用紫外线消毒、杀菌。
3)用紫外线验钞。
4)紫外线摄影。
3、作用:紫外线有强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杀灭细菌作用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1、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老花镜),又叫会聚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凹凸。
3、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近视镜),又叫发散透镜。分为:双凹、平凹、凸凹。
4、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5、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 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师生共同 人工造 雪 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李全仁。2011年8月29日。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五个单元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 物质的冷热变化 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
八年级地理上册预习提纲
1 阅读 页文字及地图,说出我国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2 阅读第4页文字及地图,说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3 看第7页图,记忆我国主要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尝试记忆各省的位置 省会 及简称。看第10页 4 阅读22页文字及地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什么?第二阶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