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
物理变化:物质的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知识点1 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三状态及其特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2.物态变化:
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特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存在状态发生改变,物质本身的属性没有变化,即特质的化学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仍是原来的物质。
条件: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由于温度、气压变化等条件引起的。发生物态变化时总是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即对物质进行加热或冷却,或者物质与所处外部环境有温度差)。
知识点2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休或环境的温度,需要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液体,水银、染色酒精、煤油)、内径很细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玻璃管外标有刻度和单位符号。
温度计的种类:实验室用温度计(,水银);体温计(常用水银);寒暑表(,水银)。
关于体温计:a.量程();b.
分度值();c.液体(水银);d.物殊构造:
玻璃泡与直毛细管之间有一段更细的弯曲毛细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收缩,水银柱便在弯曲毛细管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断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e.使用:
使用前先用酒精消毒,必须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使用前(2注意):观察量程,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认清分度值。
b.使用时(5注意):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充分接触,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平行。
知识点3 温度的单位及规定。
1.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温度的符号为t,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帕斯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记为。
2.热力学温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它是以为零点温度的温标,也称开氏温标或绝对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热力学温度t现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t+273。
理解:①它的零点温度是,即=,②就其每一度来讲,数量是相同的,即=。
3.华氏温度(了解)
有些国家和地区使用华氏温度。记住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①华氏温度的单位是华氏度(类似于摄氏度),符号为②)根据定义1华氏度不等于1摄氏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1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
1.熔化(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2.晶体的熔化。
晶体:熔化过程中具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常见晶体:冰、海波、金属、萘(nài)、水晶、食盐等。
晶体熔化图像分析。
如右图: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到熔点后,开始熔化,熔化。
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又升高。
晶体熔化是从低能态到高能态的变化过程,熔化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常见非晶体:“玻沥吃香喝蜡”(玻璃、沥青、松香、蜂蜡)。
非晶体熔化图像分析。
如右图:非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由硬逐渐。
变软,再由软逐渐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非晶。
体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与晶体熔化。
有所不同。非晶体熔化也是从低能态到高能态的变化,熔化吸热。
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
1.凝固(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2.晶体的凝固。
凝固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图象分析。
如右图:液态晶体冷却,温度逐渐降低,温度降低到凝固点后,开始凝固,凝固。
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全部凝固后,继续冷却温度又降低。
晶体凝固是从高能态到低能态的变化过程,凝固吸热。
要搞清:同一种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如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学会晶体熔化与凝固综合图像分析。
要点: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但两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凝固图像分析。
如右图:液态非晶体冷却,温度逐渐降低,液体。
逐渐变稠,再由稠变软,由软变硬,最后全部凝。
固成为固态非晶体。
非晶体在整个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与晶体凝固。
有所不同。非晶体凝固也是从低能态到高能态的变化,凝固放热。
小结:a.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两种物态变化过程。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 汽化。
1.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蒸发(吸热)
a.温度条件:任何温度条件下都能发生。b.位置:只发生在液体表面。c.剧烈程度: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吸热)
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大沸点高,气压小沸点低。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b.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c.位置: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d.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吸热。
液体沸腾图像分析。
如右图:液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开始沸沸腾,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汽化(蒸发和沸腾)是物质从低能态到高能态的变化,汽化吸热。
知识点2 液化。
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a. 降低气体的温度。
b. 压缩气体的体积。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本节较简单)
1.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2.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升华:低能态高能态(吸热),凝华:高能态低能态(放热),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1.长度。长度(length):
长度的符号是l。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为米(meter),用符号m表示。除米以外,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其换算关系是。
2.米是怎样规定的?
1米是在(秒)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3.关于光年。
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1光年的长度:1光年等于光在1年中行程的长度。
1光年=4.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常用的有直尺、卷尺、皮尺;精细测量需要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物理测量时特别要注意的事项:一是要认清测量工具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二是要认清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测量工具上所标识的最小的刻度值),以便准确读出数据。
有效数字:准确数字和1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字。进行测量时要准确读出有效数字。
5.关于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引起误差的原因:有人的因素,也有测量工具的因素。如: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等。
减少误差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2 体积的测量。
1.关于体积。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物体的体积。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2.物态变化:
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特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存在状态发生改变,物质本身的属性没有变化,即特质的化学分子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仍是原来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 填空题 每空 计27分 1 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 的手影节目 手影表演 通过演员的双手和 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 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 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观众从演员的 表演中听到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2 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 的一种...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一 填空题 共25分,每空1分 1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 枫桥夜泊 中前两句。是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通过读这首诗,联系我们学过的 些物理概念 现象和规律,请完成以下空格 1 乌啼 是 指乌鸦的发声器官时产生啼声,靠传播到四方。2 ...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一 教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是实验 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 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 式学习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初步的 意识和对 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