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专题练习。
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5)课本中所涉及的**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
4、为了**声音产生与传播,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a长号演奏时,号管的长度不同,吹出的声音就不同;
b让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c放在钟罩内的正在发声的闹钟,若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则几乎听不到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小铅笔,把钟敲响后取一张白纸在笔尖上拖动,会看到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其它的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
5、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6、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
5、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
论是 。7、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b)这一侧观察;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
“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的高度大小。
9、如图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0、如图11所示,是陈涛同学**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说明。
1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图8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9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12、如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物体在abcde几点时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ce e
b c d
它的熔点是多少a
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溶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13、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2017下学期。衡东县第六中学八年级备课组。实验目录 实验汇总 提出问题 1 怎样测量课本的长 宽 厚度?2 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3 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设计实验 1 积累法 测课本的厚度 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实验专题。1如图10,是某实验小组在做 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装置,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 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1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2 从图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其原因可能是。3 分析图12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2...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
鲁甸县江底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实验。一 测平均速度。1 实验器材 斜面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2 实验原理 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便于测量时间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3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