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发布 2022-12-16 02:04:28 阅读 4706

实验专题。

1如图10,是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1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从图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其原因可能是。

3)分析图12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2如图1所示是小明实验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在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图,同时他们又发现温度计上布满了细密的水珠,水珠的形成原因与哪个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写出一个即可)

3)表是实验中他们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继续上升”、“开始下降”或“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晶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受热均匀,而且萘温度上升速度较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

6)晶体熔化时的条件是 ,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5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因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a/b)这一侧观察。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6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镜”、“远视眼”、或“正常眼”).

7小明同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

2)小明使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就是利用之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更小了 d.像任然完整,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4)小明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8**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2)随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 刻度线处,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向移动光屏(选填“左”或“右”)

3 )保持( 2 ) 中蜡烛、光屏和透镜放置的位置不变,将焦距为15cm 的凸透镜a 换成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b,光屏上原本清晰的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果把凸透镜和光屏看作人眼系统,眼球中晶状体、水样液和角膜等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这一变化相当于正常人眼变为眼( 填近视或远视),要矫正这种眼睛的视力,应该给配一个 ( 选填“凹”或“凸”)透镜。

9如图所示,测一个金属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处;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零件应放在天平的盘内,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

3)用量筒测量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kg/m3.

10在测量液体密度时。

1)小明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 ,他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待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上开始进行称量。

2)下面实验步骤正确顺序为: ,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瓶的质量m1,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瓶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3)如图所示:瓶与液体的质量。

m1= g.算出液体的密度ρ= kgm﹣3。

4)在读量筒的示数过程中,小明视线应与液体的相平。如果读数时俯视则所测出的液体密度将。

(偏大或偏小)。

11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

为 g.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 cm3.(已知ρ水=1.0×103 kg/m3)

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g/cm3.

12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

13如图,**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0方向射到0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用量角器量出两条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得出的结论是:

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实验专题。1 夏天的傍晚,小明为了驱蚊,点燃了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想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看一看一个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8分 1 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2 写出测量的步骤。3 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2 如图,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3 小刚利用如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上册实验 专题训练。一 平均速度的测量 1 实验原理 2 实验步骤 a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b 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金属片的时间t1 c 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验专题》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2 该实验原理是 3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