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复习

发布 2020-03-12 15:58:28 阅读 8579

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物理复习。

第一部分力学、热学与声学。

第1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长度测量单位有:km、dm、cm、mm、um、nm

3:单位进制:1km=1000m=10000dm=100000cm=1000000mm=1000000000um=1000000000000nm

4:长度测量三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5:长度测量步骤:一看、二放、三读、四记、五算。

6: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并与被侧边平行。

7: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8: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9:时间单位还有h、min等。

10:单位进制:

1h=60min=3600s

11: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

12: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13: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14:测量方法:累积法、组合法、化曲为直法、取样法。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即物体距离与方位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绝对,静止相对)。

3: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以地面为参照物不必说明;参照物是一个具体物体。

5:相对静止:运动快慢、方向均相同。(有其一不同即为运动)。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路程;另一种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交通运输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6: 1m/s=3.6km/h

7:物体做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8: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9: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10:我们可以用来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平均速度)

11:计算题要写公式、数字、计算过程、必要的文字说明、正确的单位。也要注意单位统一。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公式为实验原理。

2:很小的坡度使小车下滑时间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金属片便于测量时间与使小车停止运动。

本章最坑题:

2015级第一次周考)1、某人测得总页数为200页的书厚度为9.00mm,则该书每张纸厚度为(d)

a.0.18mm b.0.36mm c.0.045mm d.0.09mm

2、为了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在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

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1秒,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车速不变)

解:设第一次发射到接受所需的时间为t1

t1=0.4s

则汽车第一次接受到超声波时测速仪距离汽车的距离为s1

s1=0.4/2×340=68m

第二次发射到接受所需的时间为t2

t2=0.3s

汽车第二次接受到超声波时测速仪距离汽车的距离为s2

s2=0.3/2×340=51m

则两次汽车接受到超声波时相互之间的距离为。

s1- s2=68m-51m=17m

两次汽车接受到超声波时的时间间隔为t

第一次发出超声波0.2秒汽车才收到。

第二次发出超声波0.15秒汽车才收到。

一秒的间隔包括第一次发出0.2s后到汽车,再0.2s回来和中间的空闲时间,而第一次到汽车和第二次开始发声音的间隔就是1-0.2;

可是第二次发到第二次汽车接到还有0.15s

所以两次接到间隔=1-0.2+0.15

t=1.0s-0.2s+0.15s=0.95s

所以汽车的速度为v

v=17.9m/s

第2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转化法:通过直接感知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理想实验法:实验事实→理想情况。

4:声音以波得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为340m/s

7: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

8:当反射声与原声到达耳朵时间间隔大于0.1s时,人们可以分出反射声与原声。

9:声音通过头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方式叫做骨传导(例如:助听器、耳机)。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震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单位为赫兹(hz)。

3:人类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4:声音的强度叫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描述物体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6:看图时。音调高低看疏密、响度大小看幅度、音色看波形。

7:越短、越细、越紧、越薄、越轻,频率越高。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能量。

2:**、火山喷发、台风、海啸、核**等会发出次声波,所以运用次声波能确定这些活动的方位、强度。

3:蝙蝠可以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和超声波制造了声呐、超声波导盲仪、倒车雷达。

4:用b形超声波诊断仪发射超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诊病。

5: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6:超声波传递能量实例:超声波去除结石、超声波去除污渍等。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等级。

3: 0db引起听觉;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控制噪声从三方面着手: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章最坑题:

10.30周考)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几十元,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少记录(b)

a.10s b.0.29s c.0.88s d.0.18s

第3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制作温度计的液体有酒精、水印、煤油。常用的有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4: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为37℃。

5:使用温度及要看清楚0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6: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侵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容器壁。

7: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才能读数。读数时玻璃泡应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8:体温计玻璃泡和玻璃管直接的管做得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9: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k)

10:t(热力学)=t(摄氏温度)+273.15

第2节融化和凝固。

1: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3:融化吸热,凝固放热。

4: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例如冰、海波、金属),晶体融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5:非晶体融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6: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是也有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熔点凝固点相同。

7: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下降。

8: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凝固点)

9:晶体融化(凝固)条件: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热(放热)。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气态变作液态叫液化。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气化现象。

3:水的沸腾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而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

4:水沸腾装置上盖的盖子目的是减小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盖子上的小孔目的是使内外气压相等。 5:

物体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沸腾时液体的温度是沸点,各种液体沸腾都有沸点。

6: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7: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8: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9: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10:蒸发吸热。(应用:蒸发制冷)

11:气体液化要放热。液化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

12: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出一部分热。

13:氟利昂进入冰箱时汽化吸热,在冷凝器时液化放热。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从而降温)。

3: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降雨);凝华成小冰晶(降雪);小水滴凝固成小冰珠(冰雹)。

本章图示、坑题: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c )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第二部分光学。

第4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1:所以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类似太阳的叫自然光源,类似led灯的是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

5:光不仅可以在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光速(c)为宇宙最快速度。

6:c=2.99792×108 m/s≈3×108 m/s=3×105km/s

7:光在空气中速度≈c;在水中速度≈;在玻璃中速度≈。

8:天文学家常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距离)。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学复习

声学复习教学设计。知识点回顾 第一节。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 声音传播 介质,不能传声3 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 声音引起 振动,传给 及其他组织,再传给 最后由听觉神经传到大脑2 传导部分发生障碍时,人还可以利用 来感知声音3 双耳效应第二节。1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课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教学目标 复习 巩固八年级上册所有重点知识及重要题型。教学难点 速度的计算 声音的三个特性辨析 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 1.检查反馈。2.情景引入。3.精讲精练。知识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2 机械运动。知识点3 声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2016年12月15日can的初中物理组卷。一 选择题 共12小题 1 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a 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c 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 d 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2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