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汇编。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 、 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0”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有秒 、 分 、 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 2)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 、三恢复零 。
4、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能消除,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 3.6 km/h
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s总/t 总 。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
第4节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
2、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的世界。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介质传播的,一切固体 、 液体、 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同、不同)。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
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 、 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音调、 响度 、 音色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越大。 ③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不同的。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它的单位是赫兹(hz) 。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 (广、窄)。
4、**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第3节声的利用。
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 ,还可以传递能量 。
2、 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2016年12月15日can的初中物理组卷。一 选择题 共12小题 1 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a 最小刻度是mm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的3m软尺。c 最小刻度为mm的2m直尺 d 最小刻度为cm的2m卷尺。2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复习资料 分题型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期末考试一般为7 10小题 一 声现象综合类。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波具有能量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禁鸣喇叭 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 呼麦 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卷
d 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8 关于下列图象,解释正确的是 说明了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 说明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了非晶体融化的温度变化特点 说明了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a b c d 9 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老花镜是利用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