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2-24 10:27:28 阅读 5044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复习资料(分题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期末考试一般为7—10小题)

一)、声现象综合类。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3.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附加。 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

abcd二)、声音的特性:

4.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5.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6.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使用***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8、是一种凹下道路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9、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9.1、.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四)、三种光学现象的区分。

10、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d、山在水中的倒影。

11、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年7月22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图1是发生日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 d.凸透镜成像。

13、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4.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五)、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15.生命探测仪在玉树**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 b.是通过感知温差进行生命探测的。

c.是依靠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 d.是利用地磁场进行生命探测的。

16.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六)、 透镜及其应用 1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8.下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点 点 点 点。

19.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20、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21.多**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2.图5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七)物态变化。

2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c.凝华d.升华。

24、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24、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25.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26.如图1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27.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28.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24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1.平常我们交流通过传递声音。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越大。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

2.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声是由于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4、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5.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作图题复习

1.完成以下各图中光反射的光路图。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画出以下图中点s和箭头ab所成的像。3.平面镜前a b两点,要使a 点发出的一条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b 点,试完成光路图。4 ab cd是同一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作出光源s。6.画出图 中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 反射角及其大小。7.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 中不能传声。2.声音在 固体中 速度传播的最快,然后是 液体 最慢的是 气体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 s 3.声音由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声音传播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等特征不同,这就是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测试题二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测试题二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600 m 2 5m skm h 3 300min h2 填上合适的单位。1 我国长江全长6300 2 人步行的速度约1.2 3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36 3 有一做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