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发布 2022-12-23 13:46:28 阅读 3523

课题: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八年级上册所有重点知识及重要题型。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声音的三个特性辨析;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1.检查反馈。

2.情景引入。

3.精讲精练。

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2:机械运动。

知识点3:声现象。

知识点4:物态变化。

知识点5:光现象。

知识点6:质量和密度。

4.课堂训练。

5.课堂小结。

6.作业。精讲精练】

专题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用符号 m 表示。

4.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 (min)。

1h= 60 min= 3600 s。

课堂训练]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c.漳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2.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80cm

c.一箱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d.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专题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

1m/s= 3.6 km/h

6.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不变)

课堂训练]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c.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速度越大

d.物体越运动,速度越大。

3.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s,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b.9m/sc.10m/sd.11m/s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

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7.某同学测得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两米的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

1)这段路程有多长?

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

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9时3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专题3: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课堂训练]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b. ②c.①③d.①②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6.如图1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

7.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8.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9.如图4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4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人们在欣赏交响乐的演奏时,就是得用来辨别各种乐器在舞台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立体感的。我们戴上立体声耳机听**时,感觉声音是从传来的。

甲图4 乙ab 图5 cd

10.如图5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1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

机械运动 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5.会测量 计算平均速度。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 运动与静止。1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总复习

1 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2 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 大 或 小 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 长 或 短 些,便...

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

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同样的物体紧密地累积在一起,变成可测量的,一个为总值除以总数。平移法 直径 锥高等。化曲为直法 柔软 弹性小。替代法 滚轮法 步行 开车 测周长 只能绕1圈。实验推理法 通过实验逐渐变化,推理出极限状态 变化到的极致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抽气不能抽光 铃的悬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