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学案练习

发布 2022-12-15 20:51:28 阅读 5866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粗的词。

石笋参差。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夏之秋之冬之各填一字)

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本文多用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13、苏州园林。

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有《倪焕之》。2023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4.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5.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6、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

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7.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8.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9.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10.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11.《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

3)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

4)引用。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12.(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五、参***:

1)①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形容齐整。2)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3)c4)空间步入绕过转过步下。

5)趣凉爽寒。

6)a7)生动。

运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及“生肖”“相映成趣”等词句,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个园“春景”的妙趣横生,给人以真切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学案练习

苏州园林。教师寄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2 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 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3 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

二 作者简介。叶圣陶 1894 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作家 教育家 编辑家。代表作品有 稻草人 倪焕之 多收了三五斗 等。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 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2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回答问题 文章是从什么角度,分析介绍苏州...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

备课宝典。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四大园林 宋代沧浪亭 元代狮子林 明代拙政园 清代留园。注释 1选自 百科知识 1979年第4期,原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1508 1521 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设计。叶圣陶 1849 1988 原名绍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