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雷电颂导学练测

发布 2022-12-15 06:25:28 阅读 1884

第7课《雷电颂》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脚镣(liào)睥睨(pìnì)咆哮(páo xiào)波澜(lán)鞺鞳(tāng tà)污秽(huì)眩目(xuàn)稽首(qí)伫立(zhǔ)

木梗(gěng)驰骋(chíchěng)虐待(nü)雷霆(tíng)迸射(bng)徘徊(pái huái)(2)形似字区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本文选用义项①。

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驰骋:奔驰。

播弄:①摆布。②挑拨。本文选用义项①。雷霆:雷暴;霹雳。也比喻威力或怒气。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重点句子分析】

1)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分别是什么?

屈原》写于2023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爱国与**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2)《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是怎样的?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势不两立的冲突。

3)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②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③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4)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

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这样,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市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和《星空》,话剧《屈原》。(2)文学常识。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8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9~13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2)中心意思。

雷电颂》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它通过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3)写作特点。

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课文写作特色】

1.想像瑰丽,闪耀浪漫主义光辉。2.运用象征,含蓄深沉凝练。3.拟人呼告,增强气势和感情。【课本习题提示】一、背诵,略。

思想感情: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

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三、《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步达纲练习】

1)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徘徊(pái huái)脚镣(liào)波澜(lán)污秽(huì)b.睥睨(bìnì)伫立(chù)眩目(xuàn)木梗(gěng)c.稽首(jī)播弄(nng)驰骋(chěng)犀利(xī)d.雷霆(tíng)迸射(bìng)虐待(nü)玄衣(x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并造句。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造句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驰骋造句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①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

4)说出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东皇太一”等众神无形的长剑5)填空。

《雷电颂》的作者是这是一部剧,创作于___年。②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___哦。

参***。1)a(2)①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造句略。

②奔驰。造句略。(3)①比喻②拟人、呼告、排比③反问④反复(4)①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②象征人民群众。③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④象征坚定的信念。

(5)①郭沫若历史1942②自由,是跳舞,是**,是诗③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都是跳舞④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初中八年级语文《雷电颂》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 雷电颂 导学案。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 联系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3 理解和学习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学习重 难点 1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 联系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1 ...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练习

7.雷电颂 课内同步测试。一 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颈项 脚镣 b.睥睨 稽首 c.劈开 鞭挞 d.忏悔 虐待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7 雷电颂。鄞州区横街镇中学许鹏浩。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3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1 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 作品的思想内容。3 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学设计。一 民俗导入。1 导入语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