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雷电颂》

发布 2022-12-15 06:20:28 阅读 7987

教案:雷电颂。

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内容**: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雷电颂。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晓玉巩义二中附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朗读做到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2)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3)理解课文情感内涵,学习自然地抒发感情。

2、教材分析。

雷电颂》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单元导学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建议是“加强朗读,注意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雪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象征的表现手法,独特的抒情方式,浪漫的语言风格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3、学情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具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是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因此,在预习时,指导学生大体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课本71页的剧情梗概可供参考。本文是剧中人物独白,也是散文诗。

要依据散文诗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认真感悟。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多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目标。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重点)、象征手法(难点),并品味其表达效果。

2.在朗读中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重点)。

评价任务。针对目标,设计三个环节。

其一:通过听录音﹒读课文﹒赏语言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本文在语言气势上的特点,然后思考:哪些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前后四人一组,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你最富激情的音调,读给他人听,试着赏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感情?至少找出2处,试着背诵。

其二:通过读句段﹒品感情﹒评人物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并思考:本文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各自的象征义是什么?

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可结合背景材料,参照屈原对这些物象的情感态度。前后四人合作,用心朗诵揣摩所属句段。

其三:通过前两个环节,水到渠成的得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本文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通过屈原这个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环节一:端午节的来历,以屈原的故事引入新课。

师生一起聊一聊端午节的习俗,由此引出屈原。

环节二:听录音﹒读课文﹒赏语言。

[学法指导]:请大家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划出使用修辞,你认为最能表现屈原内心情感的句子和段落。

问题一:你觉得本文在语言气势上有何特点?(评价学生听读和品味散文诗感情基调的能力)

活动:学生听录音(1-8段),读课文(9-13段)动笔圈画,独立思考。

问题二:哪些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评价学生朗读和鉴赏能力)

活动:同桌一组,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你最富激情的音调,读给他人听,试着赏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感情?至少找出2处,试着背诵。

环节三:读句段﹒品感情﹒评人物。

问题一:本文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各自的象征义是什么?(评价学生朗读和品评句子言外之意的能力)

活动:可结合背景材料,参照屈原对这些物象的情感态度。前后四人合作,用心朗诵揣摩所属句段,读出言外之意。

问题三:本文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评价学生整合信息以及概括能力)

活动:独立思考,可以借鉴刚赏析过的重点句段,然后加以补充概括。

环节四:延伸拓展。

问题一:“纪念屈原” 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感悟屈原的人格魅力)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__节日习俗:__

问题二:我也谈“爱国”——我所积累的爱国诗句。(评价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积累水平)

活动:组内展示,然后班级展示。看谁说得多而准。

问题三: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发现爱国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组内展示,然后班级展示。要求:具体可行,有操作性,至少写出3条。

附:所需条件:多**设备,教师自制ppt打印《雷电颂》导学案,人手一份。

作业设计(课后使用):比较阅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静夜》和《雷电颂》,用批注法从写作手法、修辞、整体风格等角度比较异同。

八年级语文教案 雷电颂

雷电颂。课题雷电颂执教 周晓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 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2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 合作 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 精神。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找出...

八年级语文教案 7雷电颂

7雷电颂。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积累 读一读 写一写 中的词语。2 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3 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 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2 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练习

7.雷电颂 课内同步测试。一 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颈项 脚镣 b.睥睨 稽首 c.劈开 鞭挞 d.忏悔 虐待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