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土壤的成分(1)
对应学生用书p152
a组。1.下列工具中最适于观察土壤生物具体形态的是(c)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2.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c)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
3.下列各种生物中,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d)
a.蚯蚓 b.蜈蚣。
c.蟋蟀 d.兔子。
4.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c)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5.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它们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d)
a.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第6题)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b组。7.下列各项中,在土壤样本观测记录表中不需要记录的是(c)
a. 天气状况 b. 土壤温度。
c. 土壤密度 d. 土壤湿度。
解析】 土壤密度与研究土壤生物的分布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记录。
8.对土壤样本的选取错误的是(b)
a. 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 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
c. 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d. 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解析】 土壤选样是观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环,在观察前先进行必要的分工,确定观察地点。观察结束后,应尽可能地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或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9.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土壤生物的活动过程中,完成了下列调查**:
1)请你完成上述调查**。
2)被调查土壤中的优势物种是a。
a. 蚯蚓 b. 小鼠。
c. 蜈蚣 d. 蝼蛄。
3)对表中的记录分析可知:适宜蚯蚓生长的环境特点是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土壤。
10.为**细菌对植物遗体有何影响,某活动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问题,再评价实验方案:
1)甲、乙两组要用相同树叶的原因是避免不同树叶对实验的干扰。
2)树叶要保持潮湿的原因是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3)请评价以上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出理由:方案三。因方案三中甲、乙两组除需**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更有说服力。
解析】 (1)从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角度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被研究的量),否则其他量会影响实验结果。(2)任何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细菌也需要生存在有适宜水分的环境中,否则就难以繁殖、生存。(3)评价实验方案可以从实验设计的下列原则上考虑,即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八年级科学下册4 1土壤的成分习题1浙教版
第1节土壤的成分 习题。1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a 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 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c 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 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2 小明为 土壤中的成分,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壁上有 证明土壤含有 3 在有花卉 农林作物生长的土...
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3 1土壤里有什么学案浙教版
自主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土壤中还有。一 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1 用充分干燥的土壤 应舍较丰富的有机质 50 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思考 这个实验中土壤为什么要充分干燥?为什么要用细密的铁丝网?2 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量。现象 土壤变 有 味 冷却后质量变 结论 土壤里含有 解...
八年级思品上41 1
第四单元意义人生。4.1关爱社会。4.1.1 社会需要我关爱。知识点归纳。1.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有何关系。重难点分析。重点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尽自己的职责,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