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 1 人教实验版

发布 2022-12-14 07:08:28 阅读 5902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一)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声现象(一)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实验1:易拉罐筒去掉上下底,把边缘打磨光滑,然后用一片气球乳胶皮绷在筒底,小平面镜反光面向外粘贴在筒的气球皮包膜直径1/5的上部。如图所示。

将做好的筒放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斜照薄膜上的小镜,可在屏上看到反射的光点。人向着筒开口处大声说话,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带动小反光镜振动。

实验2:在抽气过程中,由于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电铃声音逐渐变小,因为人是通过罩内的空气听见声音的,如果里面的空气被完全抽掉,声音将无法传播,在罩外就听不见铃声,再把空气充入铃罩内,声音又逐渐变大。

空气与声音的传播。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声音是依靠介质来传递的。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是表示声音的高低。

1)乐音的音调跟发声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齿多),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音调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表示。

人类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20000。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

3)有些动物是用次声波方式进行交流,如大象;有些动物是用超声波方式进行交流,如海豚。

二)响度是反映声音的大小。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波振动过程中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音色是反映不同物体发出不同声音,特定的物体会发出特有的声音。

二。 重点、难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骨传导的原理。

典型例题】例1] 为了**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产生声音的条件是物体在振动。上述中的乙和丁都是物体振动后产生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但是,丙只能说明物体(笛中的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点评: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出声音。这里的声音是人们能听见的,象次声或超声人就不能听见。

例2] 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击的声音相比是( )

a. 音调改变 b. 响度改变 c. 音色改变 d. 三项均不变。

分析:轻敲或重敲都使鼓振动起来,而发出声音,区别在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重敲使鼓面振幅大,响度响。

答案:是b。

疑难解答】1. 下面是几种动物和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单位:)

1)鳄鱼:20—6000 (2)青蛙:50—8000

3)猫:60—350004)人:20—20000

5)狗:15—50006)知更鸟:250—21000

上述的动物和人中,能听到次声的有 ,能听到超声的有 ,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 。

解释:根据人与动物所能听到的声音对比图,可知:能听到次声的有狗 ,能听到超声的有猫、知更鸟 ,超声和次声都听不到的是鳄鱼、青蛙、人 。

点评:有许多动物,如大象、蝴蝶等,都发出声音,但是人却听不到,人只能发明仪器如示波器、声纳等来测知动物们发出的次声或超声,并对动物们进行研究,这也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动物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多元化发展。

2. 参照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米/ 秒),你可以得出几条什么结论?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解释:1. 对同种物质而说温度高传播快,如空气和水。

2. 气体传播速度最慢,固体传播速度最快。

3.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也不相同。

点评: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列表,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在物理学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知识】鹦鹉为什么具有学舌的本领呢?

原来这与它生有特殊结构的鸣管和舌头有关。人和哺乳动物的发声是用声带,它位于气管上端的喉头处。鸟类则不然,其发声器叫鸣管。鹦鹉的发声器官——鸣管比较发达和完善,有。

四、五对鸣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使鸣管中的半月膜收缩或松弛,回旋振动发出鸣声。它的舌根非常发达,舌头富于肉质,特别圆滑,肥厚柔软,前端细长呈月形,犹如人舌,转动灵活。由于这些优越的生理条件,所以鹦鹉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语,发出一些简单、准确、清晰的音节。

在鸟类学话前,对它们施行小手术,如用剪刀将舌内的舌骨剪断,或进行捻舌等,这样,可以使鸟类更多地学些较为复杂的语言。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不管鹦鹉多么能言善辩,都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地模仿而已。这种仿效行为,在科学上也叫效鸣。

模拟试题】一。 填空题。

1. **家贝多芬耳聋后,为了能继续进行创作,他采取的方法是 。

2. 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注意听暖水瓶中的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践证明,随着气柱由长变短,气柱发声的音调越来越 。

3. 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 。

4.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

“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甲乙丙丁。5. 如图2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在 。

图26. 坐在教室里,老师讲话的声音靠传入你的耳朵;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耳朵贴在枕头上,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的“滴答”声,这说明能传声;在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说明也能传声。以上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7. 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播的:(1)耳朵贴在冰箱上,可听到冰箱工作时,液体在管中流动的声音:

;2)鱼池中的鱼听到岸边人讲话声迅速逃离: ;3)工人师傅常用木棍抵住工作的机器倾听内部的声音: 。

8. 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人们观察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喉结在振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利用方法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9. 当我们听到巨大的声响时,由于声波的振动使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时它要迅速张紧,就是为了使张开,保持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影响听力。

二。 选择题。

1. 玻璃鱼缸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 鱼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鱼缸—水—鱼d. 水—鱼。

2. 钢琴和小提琴奏同一个音调,除了响度之外,你还能把它们分辨出来主要是它们的( )

a. 频率不同 b. 声速不同 c. 音色不同 d. 振动快慢不同。

3. 动物们在活动时常常忘不了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着方向,这是因为( )

a. 向其它动物示威 b. 判断声源 c. 动物的一种习惯动作 d. 赶小虫。

4. 声音的传播方式与下列哪种相似( )

a. 电磁波 b. 光波 c. 水波 d. 与三者都相似。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学案1人教新课标版

声现象 单元复习教学案。编辑 姚金明校对 审核 使用时间 一 知识梳理。1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 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 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 人耳能辨别出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s 3 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由声源振动的决定,音调由声...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9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把房间 厨房门窗关闭关严 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第二种是在中减弱 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10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

2019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 分 1 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 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 s.2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 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