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洛阳诗韵》教案

发布 2022-12-13 09:09:28 阅读 4293

洛阳诗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

.理解作者对洛阳的感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认识洛阳。教学过程一.洛阳简介。

洛阳原名雒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政权也建都于此。

)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汉明帝时建白马寺,为我国最早的佛寺。

中原名城洛阳,是我国六代九朝古都,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本文作者却凭着对洛阳驾诚的偏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去描摹,写出了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三、解题。

洛阳诗韵》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四、总体把握课文结构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l一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1自然段,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作者曾长期工作在河南,对中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第2自然段,用一个比喻句,交代了洛阳的地理位置。“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和动人,接下来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并还洛阳以本来面目。

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第4—5自然段,写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抄录古句,慰勉兄长,似可作“机遇和亲缘”的解释;但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文化中心。而下文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非指经济而指文化。

因此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很清楚,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第二部分(第6一15自然段)写洛阳的古、美、奇、绝。这部分由五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第6自然段)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这是一个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以下分写这四个特点。

第二层次(第7—8自然段)写洛阳古。这是洛阳的第一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白马寺。第7自然段首句是该层次的中心句。

第8自然段则是援引史料,用以证明白马寺之古,冠以“天下第一”,名不虚传。

第三层次(第9。自然段)写洛阳美。这是洛阳的第二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牡丹。

富贵牡丹,雍容华贵,被洛阳人奉为市花。洛阳花市盛况空前,不仅成为洛阳的文化盛事,而且也是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

第四层次(第10自然段)写洛阳绝。这是洛阳的第三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具有2023年历史的唐三彩。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最优美的马和骆驼”。

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唐三彩作为极有文化品味的送礼佳品,还适用于亲友之间的馈赠。

写哥哥用唐三彩马送我还故乡,既照应了上文我抄录古句慰勉发落印山的兄长,也含蓄地点明了我对洛阳,对洛阳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第五层(第11—15自然段)写洛阳奇。这是洛阳的第四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这里又分数层:

先写东西两山与伊水之奇,次写石窟之奇,再写最雄奇的奉先寺,末写游赏沿线的壮美景观。末句中“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点明了洛阳诗韵的内涵,读来余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2.“思考与练习”五六.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理解作者包含在文中的对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

二.内容串讲课文内容理解。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作者为什么用“最忆”一词?答:点出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2、问: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对洛阳的浓烈的喜爱之情。

3、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两个比喻句,请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含义。

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这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问: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答: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问: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

答:洛阳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第一部分总写的是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问: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呢?答:因为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从更深一层上考虑,是因为洛阳曾是九朝古都,是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它有着“特殊的况味”,因而作者对它有笃诚的崇拜。

、问:作者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特点时,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

答:古---天下第一寺:白马寺美---群芳之冠的牡丹;牡丹花会绝---唐三彩;是中外朋友的馈赠佳品。

奇---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历史和开凿技艺。这些材料最能体现洛阳这一古代名诚的“况味”。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的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下面的语句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1)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指的是:牡丹花会(2)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隋代三彩骆驼。

3)“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的艺术瑰宝: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

4)这些材料都足以说明洛阳文化的悠久、灿烂,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代表。

三、总结写作特色。

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中心: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四、课文小结。

1、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本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2、因为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显现出诗意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限热爱的主题。

3、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作者先抒发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全文思路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的感受,后进行具体的描写。

4、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式。

八、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2、背诵15---18段。

八年级语文《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 洛阳诗韵 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3,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

2019洛阳期末八年级语文答案

二 12.1 网络电视智能电视 2 平板化智能化 共4分,每空1分 13.智能电视是与互联网连接,通过互联网指挥着一切信号的发射,的传输,频道的切换以及搜索 游戏与 的运行 具有多元化开放式操作系统 软硬件可同时升级 家电整体物联的电视。分号前后两个要点各1分,下定义句式1分,共3分 句 作比较。用...

2019洛阳八年级物理期末答案

洛阳市2012 2013学年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卷参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振动空气响度 2.直线折射反射 3.1.60 4.方向斜面。省力 5.公交车 或自己 惯性前倾 6.形状运动状态等于 7.马德堡减小。8.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2 107 二 选择题 每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