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复习学案 二

发布 2022-12-12 09:37:28 阅读 5179

编写:陈志彬审阅:赵建军。

班级组别姓名评价。

例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小麦四季。张永顺。

北方的冬天,草木凋零。这是一年中最能砥砺万物的季节。当爬山的人们迎着北风,从京西上方山腰远眺野景,就会被那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所吸引。

青青的麦苗打破了辽阔原野的寂寥,在北方冬天光秃秃的原野里分外显眼,平添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小麦不惧严寒。他不像大米、玉米、高粱、大豆那样,在冬天躺在温暖、舒适的粮仓里睡懒觉。冬季是小麦的少年,他把冬天当成一个孕育希望而又滋养春天的季节。

他们身挨身肩并肩,轻轻地摇曳着纤细的麦叶,在寒冬腊月的西北风中歌唱。麦面为什么那样芳香?因为他经受了冰天雪地的考验。

“傲雪迎寒底气壮,田野披绿满京乡。北国草木凋枯日,严冬腊月返春光。”

小麦孕育春而不恋春。随着一夜春风,绿油油水灵灵的麦苗铺满了田野。用冬天积蓄的力量争先恐后在春汛里拔节。

“春从何处归,陇麦回青润。”等到漫山遍野都被春雨催绿的时候,绿的麦苗儿把田野、山川映衬得生机勃勃。虽然在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象万千,但是麦子好像知道北方春季短,他顾不上享受,而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地拽住春光,拔节、坐胎、吐叶、扬花、吐穗,在春季里几乎是神奇地一气呵成。

小麦不惧酷暑。他不像大米、玉米、高粱、大豆那样,夏天里用绿衣包裹着果实,用浓绿的叶片遮挡着炎炎烈日,小麦总是摇晃着由绿变黄的身躯,挺胸昂首喜迎着炎炎烈日,在满目葱茏中独树一帜,挺立着伸直手臂,把渐渐饱满的麦穗擎起。“立夏三天见麦芒”,小麦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谷物。

进入盛夏,就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了,在苍翠的夏天,尖尖的麦芒脱颖而出,热风把浅绿的麦穗吹拂成金黄,绿海逐渐转变为黄灿灿的金海,和浓烈的阳光融为一体。

“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在夏季的6月里,小麦渐渐成熟了。

夏天的风把阵阵麦香吹遍大地,颗粒饱满的麦穗挨肩擦背,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漫山遍野飘着麦香,即将成熟的麦子的香味儿特好闻。丰收的喜悦,格外舒心。

秋天是小麦新生的开始。随着秋收的果实归仓,树上的黄叶也随风飘落了,硕果累累的金秋过去了,田地一片赤裸,瑟瑟的秋风吹来,正是小麦的新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萌生的小麦和分蘖出来的同伴又为萧条的原野铺上绿地毯,青青的麦苗依旧为大地托举着翠绿的梦。

这又是来年的希望。

历经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的麦子,托起家园的希望、肩负祖国的富强,多像农民啊,心中有美丽的梦,哪怕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农民就像小麦一样,一茬一茬生生不息,经四季轮回,获得永生。

1.说说这篇散文的线索,采用的最主要的抒情方法,表达的主旨。

参***:小麦托物言志对小麦和像小麦一样的人的赞美和歌颂。

点拨:本题运用了寻找情感线索法和托物言志法。前者指文章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寻找的方法就是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的语句。

后者指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状写事物,感物而生情,托物而言志。它是先写物,但不就物论物,不停留于物本身,而是将物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之后,再赋予物更深一层含意。

由物而生情,通过抒发情怀,表述事理,来突出文章主题。

2.本文介绍了小麦的哪些特点?

参***:小麦不惧严寒;小麦孕育春而不恋春;小麦不惧酷暑;夏天成熟,秋天新生。

点拨:本题运用三遍阅读法,指分整体阅读、确定区域和找出答案三步走。

3.划线段从结构上看是什么段落?有什么作用?

参***: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4.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用冬天积蓄的力量争先恐后在春汛里拔节。

2)“立夏三天见麦芒”,小麦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谷物。

参***:(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麦生长时充满活力、争相生长的特点。(2)引用简洁凝练地写出了小麦成熟的时间,生动活泼。

点拨:本题运用修辞方法作用判断法。指依据从句子中捕捉到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然后分析特点及表达效果。

常用的答题模式是: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性(特征)。

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的答题格式一般是:形象生动地描绘(写)出了……的……(特征)。③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叙述式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

抒情式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式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式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有雄辩的气势。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对比: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夸张:夸大(夸小)地突出了……(揭露了……的丑恶嘴脸,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引用: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引用……,有利于表情达意,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示例:小麦,你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你用顽强的生命力孕育着美丽的梦,再苦再累你都毫无怨言,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示例二:

小麦,你就像我们的农民伯伯一样,一年四季,生生不息,永远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无私奉献。

点拨:本题运用主观迁移类问题回答法。答题时扣住文章内容,力求做到语句通顺,立意健康。

例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天阶。赵恺。

⑴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⑵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⑶与**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⑷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⑸她去过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⑹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过荣誉证书,是她的最高荣誉。

⑺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柳沙墩听琴。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⑻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⑼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了17年。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味着什么?

⑽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

⑾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⑿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⒀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

就在那一刻,听见一段乐句。她知道,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

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堂的旋律。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诗—心曲》,并委托**演奏。

⒁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⒂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摘自《读者》2024年第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参***:本文记叙了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坚持为平民演奏,以及放她对二部演奏艺术至死不渝的热爱。

点拨:本题采用情节内容概括分析法和主旨归纳法。抓住中心人物,分析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情感。

2.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作者写了哪儿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参***:①闵崽芬去苏北南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②闵惠芬去甘肃煤矿为矿工露天演出;③闵惠芬去干旱贫穷的定西为老乡们演奏。点拨:

本题采用情节内容概括分析法。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括两个要素,即“人物+事情”,用“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试分析选文第⑺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参***:侧面描写了闵惠芬二胡演奏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闵惠芬的平易近人以及她与老百姓亲密无间的关系。(意近即可。

)点拨:本题采用人物描写作用分析法。首先明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再分析“老牛听琴”与主旨的关系。

4.从人物描写和修辞角度赏析第⑸段划线的句子。

参***:“恭敬虔诚”是对闵惠芬的神态描写,“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是比喻。表现了闵惠芬对人民和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尊重。

点拨:本题采用人物描写作用分析法。人物描写可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不管是运用哪一种描写或修辞手法,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

5.结合全文,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

参***: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德艺双馨。点拨:本题采用语段信息提取法。筛选信息,根据要求,仔细选择,咀嚼验证。

6.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

参***:用“天阶”比喻音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闵惠芬对二胡演奏艺术无止境的“生死攀援”,表达了作者对闵惠芬高度赞扬、无比崇敬之情。点拨:

本题运用标题作用分析法和关键词句含义分析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一 复习重点 1 文学常识。2 字词。3 背诵 背影 第六段。二 巩固检测 一 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鼹鼠 毛苌 孤孀 郝懿 行震悚 疮疤 霹雳憎恶惧惮 渴慕 粗拙 诘问 掳 踌躇狼籍 赋闲 惦 蹒跚 颓唐 栅栏 琐屑 涎水 揩一把 尴尬凹凼 黏性 唿嗒硌 惶恐 取缔 攥 ...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改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 知识梳理。1 字音字形 谋 m u 死鼹 y n 鼠切切 qi 察察 ch 絮 x 说顺顺流流辟 p 头苌 ch ng 浯 w 震悚 s ng 干戚图赞懿 y 皋 g o 骇 h i 掳 l 疮 chu ng 疤 b 诘 ji 问渴慕 m 疏懒霹 p 雳 l 孤孀 shu ng...

八年级地理期中复习学案二

期中复习学案二。中考指南八年级上册综合题。二 综合题 共30分 1.读我国两条大河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图b是 河流 水系图 该河流发源于山,注入 海,且该河中下游地区灾害发生频繁。2 河流a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利用河水修渠灌溉,使 平原 成为 塞上江南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