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体验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秒、几秒以及1分的时间观念。只有让学生参与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表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这样学生的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全方位感受1秒的长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在于计算经过的时间。在上课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弄懂经过的时间,我利用钟表模型,让学生找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再数一数两个时刻之间相隔了几大格、几小格。由于前面学生熟知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学生很快发现分针从6走到9共走了15分钟。
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总结出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第3课时练习课(时、分、秒)
在教学这节练习课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解放,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创设情境——世博会之旅,用新鲜的话题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学生准备去世博会参观的排队的场景,给出了每个班的人数,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理解算理,但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仍然忽略被借走的1,在教学中注重进行十位数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增强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本课学习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让学生归纳:
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十位上的数不够减,从百位退一,在十位上加十再减。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困生”创造多说多练的机会,使其在成功动力的驱使下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第4课时估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如何找到合适的估算方法存在比较大的疑惑。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们说出一切可能想到的估算方法,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评价。本节课的知识需要学生在今后做习题时进一步巩固,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第5课时练习课(估算)
利用估算的方式解决三位数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阅读题目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看题目中要求什么,再来分析与解答,最后回顾反思解答是否合理。很多学生就是欠缺这方面的耐心与信心。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去思索,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掌握合适的估算方法。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改变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呈现课本所要学的内容。而在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计测量身边的事物如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把教学融于实践,融于生活。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成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建立起分米的概念,丰富自己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第3课时练习课(毫米、分米的认识)
练习的过程也是知识梳理的过程,边练边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学会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5课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
第6课时吨的认识
1吨的质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质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为了使学生体验1吨的质量,先让他们感受10千克的质量,再让他们想象1000千克的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他们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应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第7课时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的结构和内容,知道**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和重复。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在解决湿地部分动物种类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加法,使他们学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他们在讨论中能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水平,同时也能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在实际探索中,学生经历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了计算和验算的方法。并且进一步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养成了认真验算的习惯。
第3课时练习课(连续进位加法)
练习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让他们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师引导他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让他们能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小组合作的意识,又养成他们认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1)
学生在探索中经历了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并且能提高他们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熟悉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学会了验算,并养成了仔细计算的态度。
第6课时解决问题。
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应用计算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尤其是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他们还学会了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提升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练习课(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练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使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内容是关于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同时要求将计算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着重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在整理和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整理能力。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第1课时倍的认识。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序搭配》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 有序搭配 教学设计。执教 范小金 南山中心学校 指导 吴泽庚李鹏辉。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p11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等活动,整合信息,学会有规律地排列和组合。2 通过互相交流合作,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性和多样性,构...
Dubdeo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 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 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 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 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无名。小学数学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时量 80分钟 等第。一 填空。20 1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 减法,又有乘 除法,要先算 后算。2 正方形有 条边,...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课本第41的内容。1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多种方法。2 通过指一指 描一描 找一找 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教学目标。念。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 交流 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建立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概念。...